重庆巴南退伍不褪色他十年如一日守护村庄安
罗超乙顶着烈日在村里走访宣传。(摄影袁启芳)
他,满怀热情,用一颗责任心将消防知识传遍千家万户;他,淡泊名利,以一腔热血投身消防志愿行动;他,恪尽职守,扎根在巴南区消防形势最严峻的村落,每天坚持巡查余家企业的消防隐患。
他是巴南区南泉街道自由村的消防志愿者——罗超乙。
罗超乙,曾先后荣获年度重庆十大“最美消防志愿者”、年度重庆市“消防工作成绩突出先进个人”等称号,在年度重庆主城南片区微型消防站业务技能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而他所在的自由村,更是连续三年获评巴南区“群众心中的平安社区”。
组建志愿消防队一干就是10年
年8月14日,早上9点,自由村的气温已飙升至32℃。而这样的高温天气,已持续了15天。
“请大家管理好火源,烟头莫乱丢······”此时,村里传出响亮的宣传声,这是罗超乙顶着烈日在走访巡逻,他一手拿着小喇叭,一手拿着宣传资料,忙碌着新一天的消防工作。
自由村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内有服装制造、机械加工、汽摩配件、家具生产、纸箱制造等余家小微企业。
由于这些企业多生产易燃物品,而自由村远离巴南区消防站,长期以来,村里防火压力巨大。
“企业带动了村里的经济,也带来消防考验。我们认为,在村里组建一支志愿消防队,是最佳解决办法。”自由村党支部书记文光蓉介绍,当时,村委会提出这个思路后,得到退伍军人罗超乙的积极响应。
罗超乙于年应征入伍,年从部队退役,成为自由村一名综合治理专干。在他的牵头组织下,年12月,自由村成立了第一支10人制的志愿消防队。
志愿消防队成立后,罗超乙担当重任,他认真履行职责,从挑选队员到添置消防设施,都事无巨细,认真对待。
10年间,自由村志愿消防队也从最初的一间砖木屋,到如今拥有覆盖全村的消防栓和消防车取水点,并建立了微型消防站,添置了简易微型消防车等装备器材,村里还改善了消防通道,这些巨大转变,无不凝聚着罗超乙与全体消防志愿队员的不懈努力。
“其实很多都不是上级要求的任务,而是我们的队员自愿为村里的安全出一份力。”罗超乙说,村里每天都会有志愿者轮流值班,他们四处巡逻,时刻提醒居民防范火灾,逢年过节,从不间断。
志愿消防队的消防设备日渐齐全。(摄影袁启芳)
消防经验丰富总是冲锋在第一线
罗超乙今年已经40岁,10年来,他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对村民的召唤总是随叫随到。
每年逢春节、清明等节日,由于是火灾高发时段,他总是带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与队员一起在村里巡逻执勤。至今,自由村没有发生过一起灾情事故。
但是,提及5年前的一个下午,罗超乙至今心有余悸。那是年8月的一天,下午,村里一个家具企业配电箱突然起火,借着风力,火势越来越猛。
“绝不能让大火燃起来。”得知这一情况后,罗超乙马上带领全体队员赶到火灾现场,他回忆说,当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守住这片村庄。来不及思考,他们提起灭火装备冲进了火场。
最终,在消防队员、派出所民警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灾情被及时消除。
像这种惊险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年5月的一天,凌晨12点,村民姚章万在家充电瓶车时突然家中起火。
由于火势猛烈,无法采取快速有效的灭火措施,眼看大火即将燃烧到屋内,形势非常危险。
“赶快救人,屋子里还有瘫痪的老人······”接到村民的电话后,罗超乙丝毫没有犹豫,凭着自己掌握的消防经验,冒着浓烟冲进火场,迅速将困在屋内的老人背了出来。
然后,他又组织消防队员冲进屋内灭火,最终将险情控制。
这么多年来,罗超乙从未间断过学习消防专业知识,他积极参加消防培训、考核等活动,专心做好消防公益事业。
不少人问罗超乙,投身公益性的消防工作既没有多少工资,也没有什么荣誉,你图的是什么?罗超乙坦然一笑,“我参与扑火的行动有多少起,已经记不清了,但想到能够挽救大家的生命财产,我就觉得挺有意义。”
打造“平安社区”成村里的安全卫士
“在森林防火重要时期,不准在野外进行生产用火,不准进行秸秆焚烧······”现在,每天在村里巡查,到村民家里或企业做消防宣传,是罗超乙最开心的事儿。即便是乘车逛街,他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消防知识的机会。
每天傍晚时候,趁着小区人多,罗超乙会抱着宣传册出门,逢人就发,让村民能知晓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他还和志愿者们积极消除村内存在的安全隐患。“许多老年人都喜欢捡拾废品,习惯用竹木烧火做饭,很不安全。”为此,罗超乙和消防队员一次次入户对居民进行安全教育,并自掏腰包5万元帮助孤寡老人更换老旧电线。
10年时间里,自由村没有发生过一次大的火灾事故,连续三年被评为巴南区年度“群众心中的平安社区”。
现如今,在自由村说起罗超乙,熟识他的人都伸出大拇指。“以前村里的小微企业确实容易发生火灾。现在,消防志愿队帮助小微企业进行了整改,村里好几年没发生过火灾,我们晚上睡觉也踏实多了。”
“这些年,除了守护村庄的消防安全,罗超乙做的好事不胜枚举,邻里间发生矛盾、纠纷,积极主动劝解;居民家水管爆裂漏水,他跑上跑下,协调处理······”文光蓉说,罗超乙投入的这份工作热情,感染着村里每一个人。
作者单位:巴南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