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芯片往事科技老兵戴辉
六十年一甲子。60多年以前,随着集成电路的发明,人类进入新的时代。众多大名鼎鼎的企业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华人在芯片历史上分量很重。去年全球10大IC设计公司中,华人操盘的有八家,台积电在晶圆代工上也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胡正明教授的伟大发明延长了摩尔定律的生命......
过去短短二十多年里,以通信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进展迅速。全球广泛建设基站和光连接,人民群众普及了手机,智能汽车更是成为了手机的延伸。
芯片产业的蛋糕也随之越做越大。”世界工厂“中国的产业链也越来越重要。
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最大的得益者是全世界的老百姓,不再有“数字鸿沟”。科技老兵戴辉我也曾满世界”为人民服务“,年就去了乌兹别克斯坦。
第一章:华人是美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创造力量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华人也是移民之一。
跨越美国东西(年通车)的大铁路和跨越加拿大东西(年通车)的两条大铁路奠定了整个北美的基础,很多华工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图注:年自驾加州1号公路,沿太平洋的铁轨
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从此开始了大发展。
加州铁路大王斯坦福(LelandStanfordSr.)(.3.9-.6.21)曾担任加州第一任州长。为了纪念早逝的独子,斯坦福夫妇捐建了斯坦福大学,年10月1日揭幕。他鼓励他的学生们去创建自己的公司。利用特曼借给的美元,年在车库里创建的惠普被认为是硅谷的开始。
一战期间,从年4月3日至年8月3日的短短的一年半中,有8万多名中国劳工(总共14万多人)通过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跨越两大洋,奔赴法国战场,支援了协约国作战,并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图注:横贯加拿大东西海岸的铁路(作者戴辉摄)
年3月,毕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的吴健雄博士已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应邀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并参与了极其机密的“曼哈顿计划”。她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持续的巨大难题,被称为”原子弹之母”。如果没有她,二战还会多持续一些时间,也会有更多生灵涂炭。她的工作,也开启了和平利用核能发电的大门。
贝尔实验室诞生了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朱棣文(开创了用激光冷却并捕捉原子的方法)、崔琦(发现二维电子系统中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两位华裔科学家。
图注:贝尔实验室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电星一号”(TelstarI)的备份星
高琨(光通信之父)年指出:用石英基玻璃纤维进行长距离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事业的革命。他与贝尔实验室的两位共同得主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一起获得诺贝尔奖。
今天,我们在4G/5G智能手机上尽情浏览小视频,或者跨越半个地球不限时长地视频通话,都要归功于光纤通信带来的巨大带宽。
图注:年青时代的高锟
第二章:华人是美国半导体历史重要创造力量
硅谷是移民城市,凝结了全球的创造力,华人是重要的创造力量。
年,JackKilby(德州仪器科学家)发明了集成电路,可以将多个晶体管制作在一小块锗芯片上。同年,RobertNoyce(仙童半导体科学家)发明了商业前景更加广阔的“硅”集成电路技术,造就了“硅谷SiliconValley”。
图注:纪念IC发明60年,年和明锐理想冀运景访问INTEL博物馆
IC(集成电路)调侃为Indian+Chinese。印度裔搞芯片厉害吗?实际上,在芯片(IC)领域几乎没有听说特别有名的印度裔。
不过,从IC起家的硅谷确实有很多有名的印度裔,如Alphabet(谷歌母公司)CEO、AdobeCEO和微软CEO(位于西雅图)等,但他们主要是在软件和互联网领域。这和印度的外包软件产业繁荣有密切关系(印度的硬件则很弱)。年,我在孟买机场曾偶遇著名软件公司INFOSYS的创始人N.R.NarayanaMurthy,斗胆上去跟他聊了几句。他和蔼地说中国FOUNDER的软件搞得不错,后来我才知道是当年如日中天的方正排版软件。
当今世界上,华人操盘的芯片设计企业(FablessDesign)有不少。全球10大IC设计公司中,华人操盘的有八家。这当然和中国大陆逐步发展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整机制造地密切相关。
四家中国台湾公司位居前十,他们是联发科(MediaTek)、联咏(Novatek)、瑞昱(Realtek)和奇景(Himax)。本文第三章专门讲述中国台湾的芯片故事。
下面历数一下我知道的有名的在美国芯片领域搞出了名堂的华人。
1、曾服务于台积电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胡正明教授,发明了革命性的FinFET工艺,突破了20nm制程的限制。
深圳芯片元老黄学良曾向我形象地介绍,这个发明是3D的工艺,之前则是2D。曾于伯克利做访问学者的北大何进教授则介绍,胡正明勉励麒麟芯片“吃螃蟹”采用最新的16纳米FinFET工艺,而后麒麟芯片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为胡正明教授颁发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未来诺贝尔奖可期。我曾听他的同学蒋尚义(”蒋爸“)在论坛里讲:从胡教授这里,才知道这世界上有这么多种的奖项!
近日,硅谷华美半导体协会(CASPA)会长周浩华博士、副会长夏海涛博士、曲明玉(秘书长)一行拜访了伟大的胡教授。
图注:王格,曲明玉,夏海涛,胡正明教授,周浩华,华启伟,阙晓燕,包融
图注:年,张忠谋赠胡正明教授的汉字:“拿出办法来!”
胡正明有个博士学生很厉害,就是梁孟松。他先后在AMD、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工作,威名远扬。
2、德克萨斯仪器(TI)历史上的华人高管张忠谋和他的下属张汝京、大陆提拔的谢兵。蒋尚义和赵海军也都在TI工作过。
张忠谋年加入TI,并与集成电路发明者JackKilby有交集,两人经常一起喝咖啡聊天,类似于“头脑风暴”。他在年成为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那时候TI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企业,据说六万员工中的一半归张忠谋管。
年,张汝京入职德州仪器,一直工作了20年,被称为“建厂狂魔”,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国家,建设了10多家大型芯片工厂。在长达10年里,他是张忠谋的下属。
蒋尚义和赵海军也都在TI工作过,都是搞晶圆的高手。
超级大公司中少有的从中国大陆发展出去的高级经理人是毕业于西电的谢兵。他于年加入TI中国区,后升任为全球销售与市场应用高级副总裁。他年退休,并担任了华米科技(黄汪)和汇顶科技(张帆)的独立董事。
我对TI最熟悉的芯片是DSP。我卖过很多个GSM基站,基带处理都是在TI的DSP上实现的。
3、INTEL历史中的华人高管虞有澄与江宏
INTEL和TI是IDM(垂直整合制造模式)公司,不在上述榜单之中。早期的AMD和IBM的芯片事业也是如此,后来两家剥离出晶圆厂,成为格罗方德(格芯)。
硅基集成电路发明者RobertNoyce于年合伙创立了INTEL,为了让更多外国人获得美国工作签证,他在国会证词中称,年英特尔新聘用的80%的博士和50%的硕士都在国外出生。他甚至打趣道,这些人往往“比我们这里的学生准备得更充分”。尹志尧(中微半导体CEO)在时代中期在INTEL工作,他说:“美国英特尔研发中心的组长、经理大多数是华人,包括工艺集成部门的核心工程师很多都是华人。”
虞有澄博士年进入有“半导体工业摇篮”之称的仙童科技,年离开仙童科技加入英特尔公司,曾任英特尔公司资深副总裁兼微处理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是华人在高科技产业中的优异典范。他写了一本书《我看英特尔:华裔副总裁的现身说法》,他参与了靠DRAM起家的英特尔公司,不得不舍弃DRAM的悲壮决策,他也引领了、、奔腾、PentiumII的辉煌时代。
记得95年中国多媒体大会在中山大学举行,INTEL的人介绍:有了奔腾(93年诞生)以后,电脑再也不用电影卡以及汉卡了,电影解码可以在CPU上直接进行。我当时深表惊奇,现在看来就稀松平常了。
江宏是英特尔院士、视觉计算事业部首席高级工程师、视觉计算首席架构师,英特尔Iris(锐炬)显示芯片创始人,也是英特尔公司技术团队中成就最多的华人。江宏于年加入英特尔公司技术团队。刚开始时,英特尔的视频芯片设计工作只有江宏一人,所做工作涉及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如电视输出。
插述一段故事。前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马宏升(SeanMaloney)在大中华区耕耘很多年,并推动于年在大连建成12英寸晶圆厂。年,我有幸和他的公子马致杰(GeorgeMaloney,JFROG中国CEO)一起访问以色列。小马哥从小在香港读书,能讲非常标准的国语和粤语。
图注:右起:JFROG马致杰(GeorgeMaloney)、时任以色列驻中国大使马腾(MatanVilnai)、原MARVELL市场负责人AviadEnavZagha(绰号“A总”)与作者戴辉,年
4、英伟达NVIDIACEO黄仁勋是传奇人物。
他有“老黄”、”皮裤男“、“两弹元勋”等爱称,我有幸远远见过一面。
图注:年3月的GPU技术大会无人驾驶高峰对话,AI时代崛起
5、AMDCEO苏姿丰,游戏玩家们给了她一个昵称为“苏妈”。
她是一个狠角色。AMD作为轻资产的芯片设计企业(晶圆厂剥离成格芯、封装剥离给通富),在22年2月15日的市值首次超过了拥有重资产的晶圆厂的INTEL。犹记得有些年,还流传着一个说法:若不是因为反垄断法,AMD早已在INTEL的重压下不复存在了。
图注:苏妈标志性动作是用戴着硕大钻戒的左手发布芯片
6、已为AMD收购的FPGA公司赛灵思XILINX是华人CEOVICTORPENG操盘。可惜我没有找到他的中文名字。年,美国自适应和智能计算公司赛灵思宣布,收购清华系的人工智能(AI)芯片初创公司深鉴科技。
7、博通BROADCOM的CEO为并购高手陈福阳TanHockEng。
博通在有线(如数据通信交换机)和无线通信(如WIFI6)领域具有领导地位。
博通的历史非常纠结,还差点兼并了高通。博通最早就是一家美国公司,总部在美国加州欧文市,年被安高华(Avago)收购后仍以博通为名,总部在新加坡,17年宣布计划将总部迁回美国,18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下令禁止该公司以亿美元收购高通的交易,18年已完成了将总部从新加坡迁回美国的计划。
这里有个段子,国内还有个芯片公司”博通集成“俗称为”小博通“。
8、洪筱英(上海交大55届)创立的豪威OmniVisionTechnologies的故事,这是较早的由大陆华人领衔的著名硅谷创业故事。
年,豪威科技创立,进入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并获得了中国台湾和成陶瓷HCG二少东StanleyChui的投资。合伙人都是华人,洪筱英掌舵,台湾来的RaymondWu负责市场营销,T.CTshu负责数字电路。在国家半导体做了两年模拟工艺的清华校友陈大同“被创业”成为了联合创始人之一,负责模拟电路,他引荐了多位学弟加入。
那个时候,耦合装置技术(CCD)是图像传感器主流,价格高,当年的数码相机价格高达数千元。豪威和台积电合作,在年开发成功全球首颗单芯片彩色CMOS图像传感器(CIS)。比起传统的CCD图像传感器,CIS在成本、体积及功耗上都有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改进。短短数年间,引发了一场技术更新换代的产业革命。90年代末,CIS开始大量用于PC摄像头,后来更是成为了手机的标配,传统CCD大玩家SONY也掉转枪口主攻CIS方向。
豪威科技是美国半导体产业在图像传感领域的突破之作,打破了日本在图像传感芯片领域的垄断。
聚焦中国市场是豪威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据原豪威高管杜峥(芯视达CEO、东大)介绍,豪威在中国投资了先进封装企业(晶方),更是努力扶持了不少摄像头模组(CCM模组)企业进入“果链”。
中国大陆CIS芯片已经群体崛起,如韦尔股份(收购了豪威和思比科)、格科微(赵立新创立)、思特威(徐辰创立)、芯视达(杜峥创立)等。
9、美满电子为芯片创业黄埔军校,戴姓芯片创业者甚多
年,戴伟立和周秀文夫妻、弟弟周秀武在客厅里创立了MARVELL(美满电子),最早一颗成功的芯片是为希捷提供机械硬盘主控芯片。
美满在中国上海设有大规模的研发中心,被誉为是华人芯片创业的“黄埔军校”。大概有约20家芯片创业系,如景略半导体(何润生)、博流智能(宋永华)、翱捷(原RDA创始人戴保家收购了MARVELL的手机芯片部门,赵锡凯负责)、恒玄(张亮)等。我的本科同学杨如春在硅谷搞芯片咨询服务。我的研究生同学古陶是盛科网络高管,则是和美满与博通竞争数据交换机芯片业务。
与戴(代)和芯片同时相关的还有:戴伟立的大哥戴伟民创立了IP授权服务提供商芯原,收购了二哥戴伟进创立的图芯公司,英国著名芯片公司Dialog叫戴泺格、澜起科技co-founder戴光辉、财经媒体“饭统戴老板”、科技老兵戴辉、戴泽华(华势资本)、代文亮(芯和EDA)、天使代新社(电源村发起人)、戴湧(千米电子)、戴亚奇(武岳峰)等。
10、EDA两大巨头的CEO都是华裔
EDA是重要的IC设计软件,两大巨头是CADENCE(陈立武任CEO)、新思科技(陈志宽任总裁)......因为大陆涌现出大量芯片设计初创企业,所以这两家公司在大陆的业务规模很大。
11、高通芯片历史缔造者之一的邹求真
高通(圣地亚哥)是和台积电合作成功的典范之一。03年我在广州见过雅各布父子来中国推广CDMABREW业务,也正是在那年,华为和高通开始合作开发3G手机,这是华为自研手机事业的开始。早在年进入高通并曾任高通副总裁的邹求真是高通芯片业务的早期创始人之一。这哥们居然与我在东大有两年交集(-92),相信在高高的法国梧桐下我们曾相错而过。
曾创立著名芯片设计企业的华人还有:
12、VCD和DVD历史的缔造者孙燕生
孙燕生年起先后创办了Weitek、C-Cube和DVS等多家硅谷非常知名的多媒体技术公司,被DVDForum授予唯一终身成就奖和被称为“MPEG之父”。
年,C-CUBE公司推出了图像解压缩芯片,实现MPEG-1硬解码,实现了对视频数据的压缩。
VCD标准的光盘走入大街小巷,VCD机和电影卡也应运而生,给了很多欢乐记忆:老板,换碟!
13、几位香港人创立加拿大ATI,一度与英伟达齐名
年,来自香港的刘理凯、刘百行、何国源、班尼·刘在加拿大创办了显示芯片和显卡提供商ATI,并常年与NVIDIA并驾齐驱。在年7月24日,ATI被AMD以54亿美元收购。
14、与芯片结合非常紧密的还有王安电脑和金士顿存储器
名噪一时的王安电脑,为IBMPC兼容机所接替,故事情节类似四通文字处理机一样从辉煌到陨落;
年,破产后不得不再次创业的杜纪川和孙大卫在硅谷创立了KINGSTON(金士顿存储器),其深圳封装厂沛顿已出售给深南电路。
第三章:中国台湾芯片因消费电子和PC产业而成功
时龙兴教授认为,做芯片是两件事,第一是要做出来,第二还要用上去。如果有自主设计的电子整机产业,便可以导入芯片,这是产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1、六七十年代,台湾和香港的电子整机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工研院芯片产业的起步。
年美国通用电子在台北新店设立电视机的生产工厂,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工厂,促成这个的背景是全球性的电视机生产过剩。美国家电品牌RCA(美国无线电公司)则在年至年期间于台湾设厂。
图注:年RCA推出首台彩色电视机CT-
台湾电子业传奇人物黄任中算是台湾第一大产业—电子业上游的元老之一。“花花公子”黄任中是政界大佬黄少谷的独子。“黄大少”有一些红颜知己如陈宝莲,他如段正淳和韦小宝,多情而重情。
他的出生地和祖籍是湖南省南县麻河口乡,与我出生长大的荷花乡仅隔一条小河,90年代,他慷慨捐资数千万修建了学校和大桥。陈宝莲参与演出的港片《国产零零柒》中,星爷来自“洞庭湖草头”(见其剧中档案),指的就是洞庭湖区的南县。
图注:陈宝莲和星爷
年,黄任中放弃美国的丰厚待遇回台,他得到美国橡树公司(OAK)修理电视零件的机会而自行创业,从一间小修理铺一路迅速发展为超大的装配厂。他还说服美国老板在台湾设厂生产电路基板,使他爬上美国营运总部的副总裁。年,他拥有了45间大规模的电子工厂。
年,台湾工研院选定引进集成电路中的CMOS技术,从电视机做得很好的RCA(美国无线电公司)公司引进技术落成了第一座集成电路三英寸示范工厂。员工则在RCA接受了训练。
第一批产品就是电子表的IC,这是台湾制造的第一颗集成电路。一位在香港做电子表的台商给了他们10万颗芯片的订单。不到一年,工研院的芯片生产良率甚至超过了当师傅的美国RCA。据说后来又推出了电视机遥控IC等,打下了基础。此时台湾或香港已经有了电视机遥控器的设计能力。深圳国微系祝昌华回忆历史,90年代初起家时做过电视遥控器和鸿运扇电路板模块设计。
工研院培育成功的企业超过家,先后从工研院走出的企业包括联电、台积电、世界先进、华邦电子、晶圆光电、台湾光罩等。
2、台积电的成立改变了世界芯片历史,芯片设计行业诞生
李国鼎“三顾茅庐”邀请张忠谋赴中国台湾。年,台积电(还有联电)晶圆厂开创了晶圆代工模式(FOUNDRY),通过了INTEL的认证并获得了订单(应该是CPU)。台积电第一座工厂(一厂)是引进飞利浦资金和技术建立的六英寸工厂。张忠谋表示:没有李国鼎,就没有台积电。
图注:84年,时任工研院院长的张忠谋(左4)与荷兰飞利浦签约合作,左1立者为时任行政院科技顾问小组召集人李国鼎
年开始,台积电推广晶圆代工(FOUNDRY)模式。无晶圆芯片设计企业(FABLESSDEGIGN)就轻装上阵,这真的是一场芯片技术的革命!
著名管理学家MichaelPorter总结说,台积电的芯片代工模式“创造自己的行业,也创造了客户的行业”。
现在的台积电已经不能以“代工”这样的名字来形容了,他已经是世界芯片的金字塔,牵引着全人类芯片技术的发展。台积电的成功不仅仅是一家公司个别的成功,也是”Foundry+Fabless”模式的成功,而有了台积电,才能驱使一批优秀的芯片设计企业诞生。
年时,半导体产业仍在苦苦思考,当制程技术微缩到90纳米以下时,微影技术该何去何从。台积电微影技术研发负责人林本坚提出了“浸润式微影技术”。两年后,荷兰ASML半导体设备公司与台积电共同开发的浸润式微影机台问世,一举超过了走“干式”路线的日本光刻机产业(佳能和尼康)。“浸润式微影之父”林本坚现在掌舵了台湾清华大学的半导体学院。
3、个人电脑PC产业极大地推动了台湾芯片设计行业的发展。
上面提到全球前十大IC设计企业有四家在中国台湾,他们是联发科(MediaTek)、联咏(Novatek)、瑞昱(Realtek)和奇景(Himax)。巧得很,他们起家的契机,都是因为台湾本土自主设计的个人电脑和外设的大发展。
年8月,IBM推出了IBMPC。年,IBM公开了IBMPC上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术资料,从而形成了PC机的“开放标准”。随后,IBM兼容机风起云涌。我是在年第一次接触到了PC,用颤抖的“一指禅”编写BASIC程序,画出了一个三角形。
80年代,工研院开发出了与IBM兼容的个人电脑,并将技术转让给相关企业,带动了台湾PC产业的发展,台湾也因此有了个人电脑PC的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公司)产业。李国鼎对PC产业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