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影像资讯日本研发出AI模特三星
1、日本研发出AI模特
AI技术发展日渐成熟,不论是风景照还是人像照都可以“无中生有”,而日本科技公司DataGrid早前更是宣布,他们研发了“AI模特”,可用于广告和时装界。
此前美国NVIDIA研发的超逼真人像照在网上引起热议,但照片只限于面部,而DataGrid研发的Ai模特则可生成全身的人像,解像度为*。
2、宝丽来推出《怪奇物语》联名款相机
继OneStep2和OneStep+之后,宝丽来再次大放异彩,乘着Netflix人气剧集《怪奇物语》(StrangerThings)将于7月4日正式上映第三季,双方合作推出联乘款OneStep2:StrangerThingsEdition。
当中加入由HawkinsNationalLaboratory开发的超自然闪光灯,以最理想光线换来更美好的相片。配色方面,PolaroidOriginals亦以最代表到《怪奇物语》的深蓝色及红色作为配搭,相机上的图标和文字也是颠倒的,更同时推出相应主题的特别版相纸,令摄像更异象。全新PolaroidOriginalsOneStep2StrangerThingsEdition的即影即有相机及特别版I-Type相纸。
3、摄影师重现《大白鲨》经典海报
年上映的美国惊悚电影《大白鲨》为鲨鱼塑造了可怕的形象,其电影海报也成为了经典之作。英国摄影师EuanRannachan去年在墨西哥海岸GuadalupeIsland附近的海域拍摄了一张鲨鱼的照片,因与《大白鲨》海报十分相似而大受欢迎。
EuanRannachan的照片(左)和着名的Jaws封面(右)
摄影师EuanRannachan介绍,他所拍下的鲨鱼名叫Squirrel,长约5.1米。在拍摄期间,EuanRannachan的团队在小船上抛下鱼饵吸引鲨鱼游到水面附近,摄影师近距离捕捉到鲨鱼的身影。
原始艺术作品并非基于实际照片,这意味着EuanRannachan拍摄的照片可能是最接近《大白鲨》电影海报的实际照片。
4、三星推出全球首款万像素智能手机相机传感器
手机像素大战是手机相机一直以来的焦点,而为了提高手机拍照的质量个手机品牌开始了摄像头数量之争。
近日,三星刚刚宣布推出全球首款万像素智能手机相机传感器“ISOCELLBrightGW1”,距索尼推出突破性的万像素智能手机传感器还不到一年。这款传感器是全球首款用于智能手机的万像素的传感器,与之前的万像素传感器一样,保存了像素点大小为0.8微米,最终输出的图片的分辨率为万像素。这就意味传感器的面积增加后,可以具有更好的聚光能力。
5、越南街头的摩托车
英国肖像摄影师JonEnoch刚刚完成了一个记录在越南河内使用轻便摩托车的项目。“轻便摩托车是东南亚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城市的主力,携带着大量不同寻常的商品,”伦敦自由摄影师伊诺克说。年,宣布所有“动力两轮车”将于年在该市被禁止,以防止污染和交通拥堵。
6、出版物推荐
《相机琐记——纪念照相机发明一百一十一周年》
作者:陈仲元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5月
购买渠道及参考价格:当当网,70.30元
年是相机发明周年,胶片相机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无疑它是20世纪*伟大的摄影器材之一,这本书是对胶片相机的致敬。这里介绍了诸多型号的经典胶片相机,它们并非名贵,也未必*稀,但这里有他和他的朋友与相机之间的故事,每篇都是他们的真实经历,这里渗透着他的情感,是一个摄影人对那个时代的致敬,对“老伙伴”的惦念与告别。
7、近期展览推荐
影像连接的个体与时空
连州摄影博物馆夏季展开幕
展期:年5月11日-8月11日
地点:广州,连州,中山南路号
本次四个展览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摄影内外的时空交织。其中“连州影像记忆:-”源自连州摄影博物馆于筹备阶段得到的一批由生活在当地的老摄影家们留下的影像,这批珍贵的老照片成为摄影博物馆的第一批重要收藏。而“私物招领”呈现的是14组来自摄影收藏家让-马里·多纳特的照片。这些难以追溯语境的图像在连州摄影博物馆再次产生奇妙的关联,让原本互不相关的人和物得以并置。
“连州影像记忆:-”
展览源自连州摄影博物馆于筹备阶段得到的一批由生活在当地的老摄影家们留下的影像,这批珍贵的老照片成为摄影博物馆的第一批重要收藏。这些老照片是由清远著名文化人潘伟、老摄影家黄宅裕发掘,由连州老摄影家王东甫、杜积禧、潘仁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的。
私物招领,来自让-马里·多纳特的民间影像收藏
30多年来,让-玛丽·多纳特从世界各地收集了40多万张原始照片,该收藏涵盖了近一个世纪的摄影历史(-)。民间摄影是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这些图片是因为它们所代表的社会和文化见证,也因为它们非常人性化。基于这些图片,他创作了多个主题系列。并对一些作品内容进行了重新阐释。
林舒:塔
年我开始拍摄佛塔系列,拍塔的过程是一个反思与重新认识摄影的过程,在我所追寻的摄影逐渐滑向抽象与虚空的境地之时,塔将我重新拉回这个真实的世界。
彼得·克纳普:无限的蓝
彼得·克纳普是20世纪60年代时尚杂志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个人作品除了与他的专业工作内容相关以外,还表达了他对蓝天与大海的向往、对空间的不断研究和重新定义、以及对非物质世界的探索。
北京汪滢滢作品展《洄》
展期:年5月18日-7月18日
地点:尚8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下甸甲3号院尚8国际广告园内
本次展览围绕汪滢滢的系列摄影作品“洄”为线索,通过体验式的展陈在故乡与异乡的不断换位中,展开一场寻找亲情、故土与“我”的旅程。
《中央美院毕业季:一起探讨“未来考古学”》
展期:年5月10日-5月31日(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年6月6日-6月25日(本科生毕业作品展)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毕业季以“未来考古学”为主题,发起美院人对未来百年美院的想象,精选最具“未来想象力”、“人文精神”、“硬核技术”、“央美气质”的文稿,并铸成”时间胶囊”。“未来考古学”的主题,将这一代毕业生的个人梦想嵌入在宏大的历史图景中,学子们思考个人与社会发展、国家前途与人类命运的深刻关联,唤起历史意识、未来意识和担当意识。
《年(第十一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
展期:5月5日-5月19日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生物体的新生来自于脱氧核糖核酸(DNA)转译遗传信息合成新的蛋白质,而同样的“转译”过程也正在发生在中国新锐艺术家们以影像这一基本媒介为出发点不断开疆扩土的创作实践中。年度三影堂摄影奖共收到份投稿,其中20位艺术家的作品被遴选入围第十一届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这些艺术家不拘泥于常规的获取图像的方式,呈现出了生动多元的视觉景观。
深圳《法国摄影大师—马克·吕布镜头中的中国》
时间:4月27日-5月26日
地点:深圳罗湖美术馆
此次展出的36幅摄影作品追述中国50年发展的历史,见证了马克·吕布对这个国家,对亚洲深深的热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