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好书明室摄影界一本特立独行的书
江佳怿(摄影师)推荐:
《明室》是由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所写,作为一个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另外更广为人知的作品可能是《作者之死》和《符号学基础》。不过在这本书中他开始从符号学逐渐转向现象学写作。这本《明室》是罗兰·巴特应《电影手册》之邀而写成的,完成于年,通篇不讲高深的摄影技术技巧,而是以一个观者的视角去讨论什么才是摄影的本质,也从这个本质当中提取了关键因素重新去定义摄影,重新去分类摄影,也重新去感受摄影的真正力量。这本书无论你是摄影爱好者、器材党、老法师、学院派、吃瓜路人都可以去阅读。因为它不仅仅在讲摄影,也在讲每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个人对家庭的每一份情感。他不断的推翻,却又不断的重建,一次又一次地质疑,一次又一次地剖析,一次又一次地回忆,一次又一次地感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赵克非译,年
目录
本书内页
“在本质上,摄影只不过是一种偶然性、特殊性、奇遇:我的那些照片,说到底,也永远属于“随便什么东西”一类:不容易显得有价值,即所谓的平庸,不正是摄影的弱点所在吗?接着,我的现象学同意和情感这种力量和解;情感是我不想减少的东西,因为情感是不能减少的。我就想,我就应该把照片化为情感;但是,我们能够抓住情感的意向性吗?看到一件东西立即产生情感,或喜爱,成反感,或生怀旧之情,或者感到愜意,这种意向我们能够抓得住吗?”
——本书内文
对于观者来说摄影如何与自身产生联结,往往都是因为共情。而若按照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当中的理论来说,摄影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也可以被同理称为“摄影师之死”。因为,当一张作品单独与观者“见面”的时候,由观者决定在哪一个细节中引起怎样的情感而后产生何种的感叹,而这种感叹未必会是拍摄者的初衷。而为了更加明确地定义和区分这种由观者主观情感而发的对于摄影作品的感受,罗兰·巴特将其主要分类为两个要素:“意趣”(studium)和“刺点”(punctum)。“意趣”的存在可能更多的是作品在被看到的时候使人觉得有意思,让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