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相机考察世上没有相同的博物馆,老相机
题记:如果有钱,可以一个晚上买几十台,甚至上百台照相机,但要打造一个有文化分量的相机博物馆,可能要几年、十几年,有人甚至一生......
年7月中旬,我受邀跟随“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相机收藏研究会”南下考察相机收藏文化团,用六天时间辗转上海、宁波、丽水、兰溪、富阳、杭州,对这里的老相机收藏馆进行探访、考察和交流,感触颇深,现把一路上写的随感集中在一起,作为这次考察的小结。
上海:劳模开办的“海鸥之家”相机收藏馆
文化地位:最有文化品位和史料价值的海鸥相机史料馆,收藏史料幅度大,细节丰满,意义深远。
“海鸥之家”相机收藏馆也是上海产照相机和摄影设备资料馆,收藏的上海及海鸥品牌摄影器材达到了90%,成为国内摄影器材史料馆藏的佼佼者,也填补了上海照相机产业的史料空白。
“海鸥之家”的主人叫马正康,原来从事建筑行业,曾两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退休后开始收集上海产的照相机和摄影器材以及资料,历经十余年,将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研究整理开办了“海鸥之家”上海产摄影器材收藏馆。
这里丰富的馆藏,展示了上海照相机的起点,从上海58-1到国产相机的高峰红旗20;也有在国际上享誉很高,生产周期最长的海鸥双反系列相机;甚至到后期研发的数码产品也全部有收藏。
这里不仅有成熟的上海产面向市场海鸥双反、海鸥DF,以及各种旁轴相机,还有各个时期海鸥研发的实验产品,因为没有最后上市,存世量很少,甚至是孤品,现在也是非常珍贵的收藏品。
另外还有很多专业相机,有的是照相馆使用,有的是拍摄大型团体照的,还有很多用于科研、医学、军工、甚至在珍宝岛、和云南边境使用的军用相机镜头。
马正康先生用十年时间搜集建设的“海鸥之家”,不仅是上海照相机产业的资料汇集与历史记录,也是中国照相机行业走过的艰辛而不屈不挠的道路,是民族工业的精神体现。
除了相机馆的展示,马正康先生和华侨相机收藏研究会共同出版了一本《海鸥相机大观》已经交付印刷,很快就会与大家见面。
馆址: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弄1号(对外开放,参观需提前预约)
馆主人:马正康
宁波:这有家以收藏国产相机为主的“3R”相机馆
文化定位:中国最好的国产相机收藏馆之一,天津晨光相机最全的收藏地。
考察团第一站来到宁波,参观这里的“3R堂老相机收藏馆”。
上海华侨摄影协会是国内较大的群众摄影团体,而相机收藏研究会成立于九十年代初期,现有会员几百人,是国内成立最早,也是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相机文化收藏组织,这次南下考察组由15位相机收藏家和摄影家组成,考察时间六天,将参观浙江五市六家相机和摄影文化收藏馆。
宁波“3R堂”是一家以收藏展示国产相机、资料的史料型收藏馆,馆主高钻年轻时就喜欢摄影,近十年来开始收藏相机,利用出差和出国的时机,购买了大量的国产和外国相机,特别是成系列的收藏、研究国产相机,成绩斐然。
在我的记忆中,国产相机收藏在上个世纪末期开始热络,二十多年来一直是高热不退,这期间出现了很多推动者和收藏人,赵振新、赵俊毅、郭铁师、李晓璘、王仕元、周华、丁春林等人,既是国产相机的收藏大家,也是国产相机文化的推动者。
先后出现了赵振新的“中华相机史料馆”、周华的“中国相机收藏馆”、李晓璘的“国产相机收藏馆”和王仕元的“中国照相机馆”。
现在的“3R馆”组成的三人是:相机收藏家,中国著名胸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李晓璘先生;著名摄影人、设计师陈毛宁先生;企业家、痴迷摄影、相机收藏的高钻先生。
这次上海华侨相机收藏研究会到来,详细地参观和交流,看到了“3R堂”一些孤品和珍稀收藏,开了眼界,也对国产相机多了了解与认知,对民族工业的起步与发展更加敬佩。
在这里通过国产相机所走过的道路,也看到民族工业的不屈不挠的历史和精神。
在宁波“3R堂”相机收藏馆,我看到了不久前我赠送给他的一些摄影书籍,很细心地放置在一个角落里,上面还摆放了我去年来此参观时的两张照片。
不久前,我在家里整理图书,开始“断舍离”,将五十余箱的摄影书籍分别赠与上海“海鸥之家”相机收藏馆、上海“豫兴电子影像资料馆”,加上“3R堂”。赠送给3R堂的书籍主要是香港早年出版的摄影杂志。
看到自己的书籍有了安身之所,而且这么受新主人重视,非常高兴啊!
馆址:宁波鄞州区高新区翔云路号(对外开放,参观需提前预约)
馆主人:高钻
丽水:你愿意把相机捐给专业摄影博物馆吗?
文化定位:官办的第一家摄影博物馆,政府大力兴办,摄影文化独树一帜,享誉国内外。
到达浙江丽水,没有想到这里的气温达到了36度,下午四点我们来到“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参观,工作人员小吴已经早早的等在门外。
丽水摄影博物馆是我早就想来的地方,前几年在北京看到收藏家赵俊毅,他不止一次对我说,把相机捐一些给他们,这里很重视相机文化,每一位捐助者的器材都会认真对待,有证书,也有公开的展示,他愿意引荐,也希望我帮着宣传一下。
可惜赵先生突然病故,我也失去了引荐之人,但丽水摄影博物馆在我头脑里有了深刻的印记,总想有一天来看看,今天终于愿望实现了……
这次参加上海市华侨摄影协会相机研究会南下相机文化考察团,丽水是重要一站,这里的摄影文化展示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和仔细观看,不仅开眼,也感叹这个博物馆的用心与认真,对于丽水摄影之乡的重要促进作用。
丽水摄影博物馆把当地的摄影文化,融入到世界摄影史中,把摄影术的发明与发展表述得明明白白,在相机方面,一是强调在摄影史上的作用;二是名家名家所用相机的捐献;三是社会各界对丽水摄影馆藏的重视与奉献。
在这里,我最看重的是他们对于摄影与相机资料与史料的收集与重视,收藏了很多早年的摄影书刊,特别是民国摄影书刊的收藏已经成规模和全面,非常难得和不容易。
我不久前“断舍离”,整理一大批摄影书刊进行捐赠,如果早知道这里需要,我也会给他们一部分。
不过还有机会,我会整理自己的相机收藏,捐一些相机给这里,如果大家有此意,我也愿意帮助引荐与联络。
丽水摄影博物馆的设想有很多,目标也很远,对于喜欢相机,热爱摄影的人,把爱物捐献这里,让更多的人体会摄影文化,也是藏品的最好归宿啊!
您看到这里愿意捐献吗?
馆址:浙江丽水市莲都区括苍路号(正常对外开放)
联络人:吴红呈
兰溪:归国华人兴办郎静山摄影和个人相机收藏馆
文化定位:在很多人忙于转移资产出国时候,他把国外收藏的台老相机一点点带回国内,开办以郎静山先生为文化主题的摄影和收藏馆,为当地旅游开发助力。
他要将台相机运回国内,开办相机展览,打造郎静山摄影文化主题和相机展馆。
上海老相机文化南下考察团第三站来到了兰溪,这里是中国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的祖居地。在这里有一座郎静山纪念馆,展示郎静山的生平和创作艺术。另外还有老相机展览。
郎静山纪念馆馆长卜宗元先生来自澳大利亚,热爱摄影、喜欢收藏,自己收藏了多台老相机,兰溪政府的邀请,把这些宝贝运到国内,开办了这家相机收藏馆,其中馆藏一期已经向外开放。
老相机展览一期分为经典再现、战争风云、柯达历史等四个部分,用三百多台经典又有趣的相机,串起文化主题,让人感受到了老相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人文贡献,不仅记录历史,也融入了人类的爱憎,它是工具,也是温暖我们岁月的伴侣。
卜先生说,当地政府特别支持他,给他很大的帮助和信心,他要把在澳大利亚收集的相机全部运回国内,完善馆藏的展示,扩大展馆的规模,而展馆二期已经在运作过程。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卜先生在国外购买的一套红旗20相机已经带回国内,现在正在同“送货人”一起隔离中……这次南下考察老相机,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对老相机文化的挖掘与扩延,展馆不单单是相机的摆放,而是用文化的主线来穿插相机的历史作用与带给我们生活与进步的时代呈现。
这也是我们把玩与收藏相机的高一层次体现了。
中国历史上摄影最牛的郎静山大师你知道吗?
郎静山(—),祖居浙江兰溪人,最早的摄影记者,年任上海时报首任摄影记者,年定居台湾,一生挚爱摄影,不断的探索,终成一派,百年来无人能超越。
他有很深厚的绘画功底,曾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创立“集锦摄影”艺术,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受到广泛的好评和模仿学习。郎静山一生酷爱摄影,共有0多幅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可以说获奖无数,拿各种奖项到手软。
他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人,在摄影史上是开创性人物,对摄影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我又在想,该做些什么贡献呢?
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