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李彬中俄贸易受惠者,因易货误入二手相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这篇说说哈尔滨的李彬。

我在上个世纪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接触前苏联的照相器材,开始自己喜欢玩,买的多了又想卖出去不喜欢的,结果倒来倒去,不小心把自己倒成了卖俄罗斯相机的“贩子”。

但我在其中一直是小贩子,之所以很多人熟悉我是因为我写很多俄罗斯摄影器材的文章而被人记住。

当年比较大俄罗斯相机经营者都在黑河和哈尔滨,可以直接从俄罗斯大规模过货,然后再转往哈尔滨、沈阳、北京和其他地方,这就是现在所说的第一手商者,也是比较大的俄罗斯相机贩卖者。

哈尔斌的李彬就是当年做俄罗斯商品的,属于俄罗斯商品过黑龙江后第一手“接盘侠”。现在讲讲他的故事。

他说自己其实年轻时就喜欢照相,第一台相机是年买的,那时他已经参加工作,在哈尔滨亚麻厂,工资是八十元左右。工资交给妈妈后自己留一点零花钱,用攒了一年多的零花钱买了一台牡丹双反相机和一个小闪光灯,又买了小晒箱。开始给家人拍照,虽然拍的一般,洗的一般,但是家人很喜欢,都争抢着让他拍照,这给他很大信心,也就爱上了摄影。

等到了年他工作转到了针织厂,他和朋友看到了商机,于是合伙在纺纱厂买了一吨多纱线,到织布厂织成布,再拿回针织厂染色和裁剪,最后做成秋裤卖。由于色彩把握不好,染色时把一半染成不标准的红色,最后造成滞销。没有办法只能拿到市场上贱卖,这样一步步走入市场摊贩得行业,开始是地摊,最后是床位,一直也卖不完。

也就在这个时期中俄边贸开始启动,不断地有俄罗斯人过来,用带来的手表、望远镜、相机、餐具、皮货,在哈市同商贩手里交换生活物品。

而李彬这时也迎来了机会,虽然不会俄语,但手里的东西最直接,你递过一条秋裤,给你一个闹表,递两条给你一个手表或者剃须刀,递三条就可以换一个相机。他看这比卖秋裤要挣钱啊,于是扩大了范围,又去购买一些俄国人喜欢的东西,做起了易货生意。

而换来的俄罗斯东西,不管什么都有人要,给的价格也远远超过了换货的价格,一下子上瘾了,天天早早到市场去“守株待兔”,很晚也不想离去,就怕错过好时机。

很快他发现很多市场上的商家都开始换东西,他直接换机会少了,哈尔滨市场上俄罗斯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有人告诉他,这些东西是从黑河过来的,那里的俄罗斯人更多,换的东西品种多,他决定闯一次黑河。

年7月他和一个朋友早六点出发,坐长途大客去黑河,直到晚上九点才到。那时的黑河还没有开发,不仅交通不便,生活条件也不好,到处都是黑黝黝的,有点吓人,他们找到吃住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就去找俄罗斯人换货,由于语言不通,也不熟悉,抢不过本地人,也没有换到的什么,干脆将货物卖给了当地人,用钱再买俄罗斯的各种商品。

但这趟回来一算赚到两千多元,俩人高兴坏了,于是上劲了,后来干脆一个星期跑一趟,虽然辛苦,但是挣钱了,心里快乐啊。

但到了年出现了一次危机,险些毁掉他。

他在黑河扣了一大批望远镜和相机,但运到哈尔滨,发现市场上大跌价,原价卖每个都要赔20元。没有办法他又返回黑河,这边价格也已经下跌,他想那就再买一批,好追平原来的价格,不想这品便宜的货回了,哈尔滨的价格又下跌了,还是要赔啊。

但此刻他已经没有钱再“平仓”,这几年赚的20多万都压在望远镜和俄罗斯摄影器材上,玩不转了。

又赶上到了年关,一下子仿佛精神都要垮掉了。

那时哈尔滨市场价格还在继续下跌,赔钱都卖不出去。他想起两个新疆客户,来哈尔滨进过几次货,决定去找他们。但是家人一致反对,说他连东三省都没有出去的,带着这么多货去新疆不放心,但他决心已定,不去新疆,他也就被淘汰出局,无法再做俄罗斯生意了。

他先发了一批货到新疆,然后坐火车到北京,再高价买一张到乌鲁木齐的火车票,几天后到乌市已经是傍晚,先找提货地方,把货物取出,然后就近住下。

第二天一早就去市场找认识的客商,终于让他找到了,对方很惊奇,这么远带了这些东西送货上门了,也被他感动,最后两个人把他10万元的货全都要了,他这才一颗心落地,积压心中两个多月的郁闷化解了。

但由于卖的价格低,这批货去掉费用仅剩元,一个朋友心疼他,就买了一张机票让他飞回北京,这也是他人生第一坐飞机,回来后把家里的货又发往新疆,一下子资金盘活,他又可以黑河大量扣货了。

李彬的生意越做越大,他把目光又投入到了北京。

北京时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玩摄影的多,喜欢俄罗斯器材的也多,但当时从黑河、哈尔滨往北京送货的人很多了,他开始没有经验,带了一些器材到北京,先给一些大客户打电话,但却没有人来看货,只有一些小客户零星购买,带的东西虽然不多,也需要好几天才卖完,这样跑了五六次,发现不仅赚不到钱,还耗费精力。

他苦思冥想几天,觉得应该改变方法,他再次备了10万元好货进京,在招待所把货物都摆开,然后给用户打电话,说这次必须是批发,零买就不卖了,但是价格绝对优惠(比如择反镜头进价元,加价20元就卖)。一些小客户先来了,想买两三个他不卖,都气呼呼走了,直到傍晚,终于有大客户光临,一看价格,当场全收。

他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他半个月送一次北京,因为价格低、货量大,也吸引了其他大的客户,纷纷找上门来。而他这时只要守住进货渠道,只要价格美丽,有多少都可以要,渐渐成为卖俄罗斯摄影器材的大户,也成为某刊物俄罗斯器材的主要供应商。

接下来他在哈尔滨民贸开设一个俄罗斯商品店,生意越做越好了……

李彬告诉我,开始他做俄罗斯商品,完全是商人思维,就是想挣钱,但是到了后期对俄罗斯文化开始有兴趣,特别是摄影器材开始研究,越来越喜欢。

这时他已经不满足只卖俄罗斯东西,还卖国产和德国日本照相机,知道的也越来越多了,现在他是哈尔滨最大的胶片相机卖家,各种相机都经营。

李彬说年以后,做俄罗斯摄影器材越来越难,一方面俄罗斯东西少了,另一方面数码的兴起,所以都纷纷改行了,但他因为对这方面越来越熟悉和喜欢,结交的朋友也多,反倒坚持下来。

而今他除了继续卖俄罗斯相机讨生活,还把自己收藏的相机对外展出,由于没有自己的展馆,基本都是以出借或者联展的形式,搞了几次,但效果很好,这让他看到希望和目标。

他说自己有多台俄罗斯老相机,希望能有个固定场所,把这些老相机和俄罗斯文化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来感知和体会,放在家里就有些浪费了。

李彬,堪称最早的俄罗斯商品“倒爷”之一,也成了俄罗斯摄影器材最后的“守望者”,这三十多年的过往,酸甜苦辣,他回忆起来百感交集,仿佛都是昨天的事。

对于俄罗斯照相机,他是执着的人,对于职业选择,他也是值得敬佩的人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5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