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器材纪念上海58相机诞生六十
中科公益爱心 http://m.jpm.cn/article-70129-1.html上海58-Ⅰ型相机正面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照相机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京、津、沪、宁四座大城市相继建起照相机厂仿制相机,天津公私合营照相机仿制玛米亚—6型相机,北京大莱公私合营照相机厂仿制莱卡—Ⅱ相机,南京光学仪器厂仿制前苏联的卓尔基—Ⅱ相机,地方国营上海照相机厂仿制莱卡—Ⅲb相机。天津、北京、南京三家照相机厂虽仿制出样机,但陈旧的设备和薄弱的技术力量不足以支撑批量生产仿制出来的相机,只有地方国营上海照相机厂把仿品转化为商品。年,上海厂仿制成功上海58-Ⅰ相机并投入了批量生产,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今年恰逢上海58-Ⅰ相机诞生六十周年。上海58-Ⅰ型相机上海58-Ⅰ型相机背面地方国营上海照相机厂建成以后,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以什么品牌相机为仿制蓝本,相机制造行内叫做“相机选型”,尤其是新建成的照相机厂,“相机选型”关乎到一家新生的工厂是否能快速发展。在“相机选型”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上海厂先了解了津、京两家相机厂在“相机选型”上的得与失。上海58-Ⅰ型相机侧面上海58-Ⅰ型相机侧面1天津公私合营照相机厂前身是天津平和机械修理厂,平和厂仿制莱卡ⅢC型相机,公私合营后,在“相机选型”会上,是继续仿制莱卡相机?还是改为仿制相机?私方代表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两种意见互不相让争持较大,最终公方代表拍板决定放弃莱卡ⅢC相机,以玛米亚six折叠相机为蓝本。样机仿制出来后,公方代表发现厂内员工的技术力量以及陈旧的机械设备无法投入批量生产,最终放弃了原定的“相机选型”方案,改为生产简易的相机。北京公私合营大莱照相机厂以仿制莱卡Ⅱ型相机为蓝本,仿制成12台样机后,也是不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北京厂只好放弃原定的“相机选型”方案,根据工厂的条件,小批量生产简易的双镜头相机。上海58-Ⅰ型相机底面上海58-Ⅰ型相机顶面上海厂认真分析了津京两厂“相机选型”失败的原因,大家集思广益、认真研究,认为目前相机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的优势,可小巧便携的相机将是市场的主流产品,关键在“相机选型”。在众多的相机品牌中,唯有莱卡相机的设计简洁实用,工艺工种简单,适宜效法,只要老师傅在精密机械加工方面把控好,就能仿制出品质优良的相机,最后同志们一致同意以莱卡Ⅲb型相机为仿制蓝本。上海58-Ⅱ型相机正面上海58-Ⅱ型相机背面上海58-Ⅱ型相机侧面上海58-Ⅱ型相机侧面1上海58-Ⅱ型相机底面上海58-Ⅱ型相机顶面相机机型选定以后,全厂上下开足马力日夜兼程,除光学部分委托给中科院长春光学研究所设计,镜片由上海吴良村眼镜厂加工外,金属部分于年1月组装成型。上海58-Ⅰ相机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厂方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生产工艺,如视度调整杆上的手柄被简化掉,后期生产的58-Ⅰ相机去掉了背带环。当58-Ⅰ相机出品过台以后,上海厂又在58-Ⅰ型的基础上,将取景与对焦两孔合为一孔,机身前增加了闪光灯插孔,推出了58-Ⅰ型的改良型产品上海58-Ⅱ型,上海58-Ⅱ型相机一直生产到国内经济困难时期的年5月,才宣告停产,总产量达6万多台。上海58型相机满足了国内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需要,丰富了国内的相机市场,为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上海58型相机津、京两家照相机厂不切实际的“相机选型”,延误了照相机厂的发展。而地方国营上海照相机厂则按经济规律办事,从仿制莱卡Ⅲb型相机入手,一步一个脚印,直至试制成功、批量生产,以不变应万变,走过了一条成功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六十年来,上海58-Ⅰ相机一直是中国照相机行业的一面旗帜,其高超的工艺水平令国内所有的照相机厂敬畏。首届国展的缩影——《中国摄影年鉴》·赵俊毅
上一篇文章: 常见的摄影器材标识相机篇 下一篇文章: 摄影器材课入手50mm定焦镜头F14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