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爱好者安国平的拍鸟情结长城网
这是《他们》栏目第51次推送
62岁的安国平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家住石家庄西王小区。近几年,安国平迷恋上了拍摄鸟,经常一大早就携带摄影器材,来到滹沱河畔,在靠近水面的空地上支起小帐蓬,架好照像机,定下心慢慢等待。据他观察,有几只棕扇尾莺己在这里安家,他要耐心等待它们的出现。不远处他看到水边的花朵上落有一只小鸟,正是棕扇尾莺的幼鸟,看样子似乎刚刚离家,体力还有些嫩弱,尚不能高飞,一只大鸟正在一趟又一趟捕捉着小虫子,飞来飞去喂食小鸟。他惊喜地打开相机,为它们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特写。
安国平镜头下的小鸟。
观察着鸟儿喂食的场景,他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自已的身世,记忆中,小时候家里很穷,因父母工作忙,他与二弟一直跟在姥姥身边,姥姥含辛茹苦把他俩带大。年幼时他生过一场大病,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姥姥在床边喂水喂药,几天几夜都没合过眼,经过姥姥的精心调理,才使他转危为安。
就像鸟儿喂食一样,无数次的反复,虽累而不言苦,人和鸟同样有情!想到这里,他的眼里不觉有些湿润。
从爱摄影到钟情拍鸟
安国平。
安国平以前上班时就喜欢摄影,后来企业改制提前退休。近年来,他除了经常陪伴父亲外,就又鼓捣起了摄影,开始拍一些人像、风景之类的片子,后来跟几位影友去拍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之所以钟情拍鸟,首先是因为喜欢鸟,鸟儿灵动的眼神、鲜亮的羽毛、优美的动作,都会使他心动神往。他认为,鸟儿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它们与人类一道,繁衍生息于这个蓝色的星球,正是这些快乐的精灵,用它们矫健的身姿和动听的歌喉,为我们的家园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诗意。
其实,在拍鸟之前,安国平对鸟类知识了解甚少,以至于错把戴胜当成啄木鸟。刚开始拍鸟时,拍到的鸟儿不知道叫什么名,只能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或通过网络去搜索。他逐渐发现,鸟在一年四季都有变化,成年鸟与幼鸟大不一样,鸟的雌雄也差别很大,这些都要反复去辨认,不厌其烦地向老师请教。几年下来,他已经对本地的几十种常见鸟有了基本了解,不仅能够准确叫出鸟名,还能说出鸟的特怔、生活习性、保护级别等相关内容。
拍鸟人的苦和乐
在长期的拍鸟实践中,安国平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有丰收的喜悦,也有无功而返的败绩。夏天,潜伏在草丛或帐蓬中,要忍受高温酷暑、蚊虫叮咬,那种滋味与照片上的美景很难挂上勾;冬天,要忍受风霜严寒,还要起早贪黑,远途跋涉。去年冬天,在平山的一处河滩上,那里看似一片沙草地,不料一脚踩上去安国平的脚陷了下去,冰冷的泥沙灌了一裤腿,这次拍摄活动只好提前中止。
安国平镜头下记录着它们美丽的姿态。
去年是农历鸡年,鸡年拍鸡大吉大利。安国平早就想拍一个“颜值”较高的山鸡,一直未能如愿。山鸡,学名雉鸡,别名环颈雉。借鸡年大吉这一缘由,他下决心拍到它。
冬去春来,他走遍石家庄周边湿地,有时见到它的影子,但都没有达到有效距离的拍摄效果。直到秋天,在滹沱河湿地又发现了它的踪迹。通过多日的观察,了解到它每天要在河道有两次往返活动,于是,他在河道边找了个有利地形潜伏,前后等待了两个多星期,终于有一天,他在帐蓬里发现它在对岸的芦苇丛中露头,快速跳出,向他这边划了过来,短短几秒钟,迅速从他面前通过,最近距离只有两三米,他憋住呼吸,不失时机地按动快门,将其摄入镜头。到此,鸡年大吉这一命题摄影,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才算告一段落。
今年春天,他在三环湿地首次发现红胸田鸡,为了解它的习性,每天3时起床,赶到目的地,做好伪装,等待它的出现。通过一周的观察,发现它每天日出前从草丛中走出,稍稍停留一会儿,便钻进草丛。终于有一天,在5米的距离上,完美地为它拍下了几张特写,当时心里那个畅快劲儿,别提多高兴了。
只为让更多人爱鸟爱环保
安国平热衷于拍鸟,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只把它当做一种乐趣。几年下来,他为各种鸟拍了近十万张照片,除在朋友圈广泛流传外,还在各大网站以凤鸣岐山等网名发表了数千个拍鸟的帖子,这些帖子不仅展示了鸟儿灵动美姿,还详细介绍了鸟的名称及特点,为的是让更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