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画幅m43画幅因为有等效焦距效应,拍
对于拍鸟,绝大多数时候是属于远摄,因为:其一,鸟很多时候所处的位置离我们较远,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例如在高高的树上、在水中等;其二,即使我们有条件去接近,但是,自然界的鸟大多都怕人,你靠近、它就飞走。所以拍鸟需要长焦、甚至是超长焦距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镜头的焦距越长其重量、体积就越大,就是很笨重,尤其是最大光圈较大的镜头。而较小画幅的半画幅(APS-C画幅)、m4/3画幅因为有等效焦距效应,似乎在焦距上更有优势。
例如一般半画幅相机的等效焦距系数是1.5(佳能1.6)、m4/3画幅相机的等效焦距系数是2。就是说相同的机位,半画幅相机拍摄的照片mm焦距与全画幅mm(佳能mm)焦距拍摄的效果看过去接近,m4/3画幅mm焦距就与全画幅mm焦距拍摄的效果接近了。就是说更小画幅的相机在远摄时赚了焦距。
真的是这样吗?未必!
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物理特性,它并不会因为你相机的底片(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大小有任何改变!之所以会有等效焦距效应因为视角改变了。
我们知道焦距越小视角越大,也就是能够拍摄到的范围越大;反之,焦距越大视角就越小,也就是能够拍摄到的范围就越小。但是还有一点,往往被人忽视:那就是相同的距离拍摄同一对象,焦距越大拍摄的照片分辨率越高。
更小画幅的等效焦距效应其实只有一个方面是等效的:那就是视角。半画幅相机mm拍摄的照片确实与全画幅mm(佳能mm)拍摄的照片视角接近,就是同机位拍摄,画面上拍摄的范围(或者说拍摄到的东西)确实差不多。但是分辨率绝对不同,如果两支镜头的光学素质接近,那么后者拍摄的分辨率一定好过前者。
这点也可以在用户选择上得到验证,假如等效焦距完全等效,那么我们在远摄时选择相机的画幅不是越小越好吗?半画幅的等效系数是1.5(佳能1.6)、m4/3相机的等效系数是2、1英寸传感器的等效系数是2.73。底(传感器)越小配套的镜头就可以做得越轻便、售价也或许会更低。例如索尼RX10m4实际最大焦距mm,等效mm,机身连镜头也就1kg多一点,售价也就小1万,但是更多的人宁可花10多万使用全画幅旗舰相机+mmf4这样的配置。这两者在同机位拍摄同一对象,在画面中的占比非常接近,但画质分辨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即使两者镜头的光学素质接近,但前者是mm焦距的分辨率,后者是mm焦距的分辨率。
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传感器的成像画质也是底越大画质越好,尤其高感光度下的画质。
正是因为这样,不少人才愿意花高很多的价格配置全画幅相机+定焦镜头。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说全画幅在任何方面都碾压更小画幅。例如万像素的全画幅相机与万像素的半画幅相机,都用mm焦距的镜头拍摄,后者的等效焦距达到了mm。因为物理焦距相同,两者的成像分辨率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后者经过裁切也能裁切出同样的效果,但是裁切后像素就大幅降低了。从这点上来说半画幅又显示出优势。前者的优势仅仅是高感性能更好。
所以画幅的大小并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有绝对的优势,结合自己预算、对器材重量的接受程度、照片的用途、个人的偏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