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二战以来香港经济发展战略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导语: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东侧,是我国优良的港口,以出口香料而得名。香港特区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地区和周围多个岛屿,共有陆地面积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到平方公里。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随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取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余年,年,中英双方经过谈判,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二战结束后,香港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成果令世人瞩目,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本文主要探析香港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

1.战后香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军攻占,大批市民逃离香港,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二战结束后,香港当时千疮百孔,工厂几乎全部停工,工人失业现象严重,房屋被毁两万多间,17万人无家可归。当时的香港当局采取放松信贷等措施,使一大批工厂得以复工,基础公共设施得以重建。

二战结束后,中国内地在进行激烈的解放战争,而香港此时是非常安定的,内地大量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流入香港,据估计,仅上海一地流入的资金就有几十亿港元,这些流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为香港经济的恢复注入了活力。战后初期,香港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和特殊地位,恢复和发展传统的转口贸易。在没有强大贸易竞争对手的情况下,香港的转口贸易蓬勃发展,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转口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年—年,转口贸易额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5%,仅年和年两年,香港和大陆的贸易额就分别上升了66%和71%。到年,转口贸易额占全部出口额的89%,香港经济已全面恢复并超越了战前水平。

但是年爆发的 给香港传统的转口贸易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年—年,美英两国及联合国对中国先后实行了封锁禁运政策,受到禁令影响,香港与大陆的贸易额急剧减少,年,香港和大陆的贸易额下跌至5.2亿港元,仅为上年的三分之一,到年,贸易额下降到1.82亿港元。由于与大陆的贸易额急剧下降,香港的工商、金融、保险、航运等各个行业全面衰退,香港工商企业大量倒闭。仅年一年,倒闭工厂就达到余家,失业率也高达30%以上。

2.经济的迅速发展

香港政府面对这种情况,及时转变了发展思路,在不放弃传统的转口贸易的前提下,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年,香港的纺织企业已经超过家,工人数量为2.5万名。从50年代初开始,棉纺织业开始加速发展,纺织企业和雇佣人数分别增长3倍和2倍,分别达到0家和10多万人,其中仅制衣厂就有家,工人人数达到4.2万人。纺织产品在香港制造业出口中占到了52.9%。纺织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塑胶、制鞋、玩具、手表、电灯等产业。到年,制造业产品在香港出口产品中的比重从年的10%提高至70%。

20世纪60年代初,香港抓住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60到70年代,服装等传统行业进一步发展,纺织厂由年的家增长至年的家;制衣厂由同期的家增长至家,进入70年代,香港成为亚洲地区 的“服装加工厂”。年成衣出口值达到亿港元。

此外从60年代开始,塑胶、电子、钟表等产业也开始迅速发展。塑胶工厂数和工人数由年的家和2.6万人发展到年的家和8.9万人。塑胶产品主要为家庭用品、现代家具用品和玩具,其中玩具在年的出口值达到51.56亿港元,占塑胶产品出口值的85%,从年起,香港玩具出口值超过日本,位居世界首位。香港的电子厂由年的3家发展到年的家,就业人数达到9万余人,出口产值达到65.82亿港元。电子产品的种类非常多,从60年代生产的半导体收音机到70年代生产的电子计算机、电脑记忆系统、电脑玩具、电子游戏机等一应俱全,并且占领了美国和西欧市场。70年代制表业也获得高速发展,年香港生产的手表出口量高达.3万只,出口数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金融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年到年,香港的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达到9%,名列世界前茅。

3.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多元化

从70年代末以来,经济危机的重现、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竞争严重打击了香港的对外贸易,也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冲击。面对这种状况,香港政府开始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多元化进程。

香港除了继续保持四大支柱产业的优势地位外,还发展如化工、食品、木材、机械、印刷等行业。80年代大陆开始改革开放,香港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了大陆,同时对服装产业进行更新设备、改进技术,大力提高附加值。同时进一步发展电子、电脑、精密仪器、摄影器材、大型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

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香港还着力发展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并使它们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由于香港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香港政府及时放开了金融管制,再加上香港法制比较健全,政局也十分稳定,对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银行都十分具有吸引力,进入80年代以来,各国银行争相在港设立分支机构,香港的金融业得到长足发展。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进出口商品可以免税或者低税,因此被称为“购物 ”,香港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游客人数从年的22万人次增加到年的万人次,旅游收入也达到了亿港元,而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交通、电讯、娱乐业、酒店业等服务业的发展。

4.蓑翁说

香港的经济发展与新加坡类似,都是以转口贸易起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受到经济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时,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稳定的政局和健全的法制环境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发展。香港的经济发展也为祖国大陆经济的腾飞做出了重大贡献,香港的投资一直是大陆外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大陆接受国际投资的重要窗口。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参考文献:

1.黄书民:《战后香港经济探析》

2.方柏华:《战后香港经济的发展及其决定因素》

3.张脉强:《战后香港经济发展的轨迹及因素探析》

本文由江南蓑翁团队创作,版权归江南蓑翁团队所有,如有抄袭等侵权行为,本账号保留诉诸法律权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0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