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三侃陈松峰我第一桶金的去向
我第一桶金的去向
此文发表于年2月12日《今日邓州》
“第一桶金”是一个很新鲜、很时尚的词汇。追溯其源,出自作家沙叶新在介绍一位自海外归来创业人士时所第一次使用的名词。后来延伸为无形资产,还曾以“第一桶金”为篇名的30集电视连续剧。
而我的第一桶金是什么?是多少?来自何处,用于何方?
那是50年前的年9月24日,我到邓县夏集乡王集烟叶收购点报到,说的是当临时工,实际上,按时下话说就是打工仔。经人介绍,我手持县社两级供销社的介绍信,来到烟点。
那时,烟点连新到的我共五人。我未去之前有一男一女两同志因故离去。
初来乍到,面对一座烟叶仓库、一个收烟棚和一排只有五个人居住的院落,一种荒漠、凄凉的冷落感油然而生。霎时,寂寞与无聊,甚至在夜半时分,还有几分的惊悸与惶恐。
这期间,院内发生了一件被盗的事儿,那天深夜两三点钟,炊事员老李嘶哑的嗓音不停地叫喊着:“有贼了,松峰……有贼了,松峰……”我与老李隔两间房距离,那天院里没其他人,而我又睡得很香。当老李的呼唤声,形成冲击波刺入我的耳膜时,我在朦胧与模糊中,赤条条从床上不假思索,毫无顾及地跳下,顺手撸起个顶门的杠子跃出门外,边走边问:“在哪儿?在哪儿?”
“松峰,走快把我门打开。”原来贼们是熟悉炊事员老李,他年纪大,瞌睡小,贼怕有动静老李先知。为防他出门,贼把门鼻挂在钌铞儿上,把老李圈在屋内,致使老李听到有贼进院,却犹如虎落平阳。等我冲出后,贼跑得无了影踪。我把老李的门鼻从门钌铞上取下,他出来后嘴里还说着“哎呀,松峰呀,你瞌睡咋恁大啊,我喊了两三声,才把你喊醒。”
偷鸡不成蚀把米是那夜小偷的真实写照,没偷走东西,还落下个很大的黄帆布提兜,到天亮时分,我发现那提兜里有鸡毛鸡屎的痕迹,很有点鼓上蚤时迁的作派。
第二天,夏集烟站站长听说我在夜间持棍越门而出抓贼的事后,还说了句“这小青年还挺有种哩啊!”
在王集街最南端被我戏称为“村郊”的烟点,总让我感觉空旷、荒凉与寂寥。可突然有一天,也就是我去的一个月零十天后,单位的出纳给我说:“小陈,给你发工资。”我来到了会计室,出纳拿出40﹒5元对我说:“这10元是你上个月24号到,不够一个月给你10元,这30﹒5元是你这个月的工资,你以后每个月就是30﹒5元。来,你给我签个名字。”我签完字,手拿着4张全国最大面额的10元人民币和一张5角的纸币,激动与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自幼见过,但不曾拥有这么多钱的我,那一刻,我怀疑自己的眼睛,甚至怀疑我还是我吗?因为,对我来说这是一笔巨额。
那一夜,我失眠了,假如夜间有贼的话,第一个听见动静的人,肯定是我,而绝不是炊事员老李。
第二天一早,我便去王集书店买了《现代京剧﹒革命样板戏》和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在王集烟点仅有的一台东升牌台式收音机,音质清晰,音量很大,这一台收音机是东北丹东出品,有一尺半长,八寸高,夜里放我们五个人的单位里负责人的住室里,那时住室里能摆上那么大的收音机,也算是像模像样有品味的象征啦。
也就是那台收音机,使我时常周而复始地巡回听着八个样板戏。因而,虽没看过电影、戏剧,但那许多情节唱词却都铭记于心。甚至通过一声声唱腔、一句句唱词、一曲曲音乐、一段段舞蹈,联想剧中人物、场景及动作、表情。买下这几本书,仿佛使我拥有了一个文化宝库。时常或细品慢嚼,或引吭高歌。整个院落里的树木、花草,甚至空气,仿佛充盈了许多。精神不再空虚,意志不再萎靡。此乃第一桶金用于书费的7.5元之功。
我第一桶金的第二个用向便是在领完工资的十天后,我要回家,便到烟点一墙之隔的粮管所买了一袋50斤重的“八五”面粉。时价8.5元。但不是能掏这个价的人都会给的,还要搭配粗杂粮。这是用机器打制的,其斤麦子,可净打85斤面粉,其精细度,是我们用驴磨筛出来的面所无法企及的。
一家六口人,除父亲是公社干部外,母亲和我姊妹四人。共五人农业户口,这样的家庭模式视为“一头沉”。我家因工分不够,又叫“缺粮户”,每年每人只能分得小麦斤,比“余粮户”人家每人至少要少20斤。五口人按每年斤小麦折成“八五面”计算,每年只有斤面粉。但面的品质与“八五面”却相差甚远。即使如此,我们五口人每年每人平均84斤面粉。每人每日里只有二两三钱。家中还时常客来客去,送人米面的礼仪应酬,也是常有的事。
那天下午,我将50斤“八五面”用自行车带回距家30里地的时候。弟妹们还没放学,只有母亲和一个四岁的小妹在家。母亲看着我说:“你才去1个月零28天,吃胖了,也白了!”我说:“我能吃,一顿3两白蒸馍,能吃俩,还要吃一份菜,喝一碗汤。”母亲把喜悦藏在心底,把目光从我吃白了吃胖了的脸庞上,移至放在车后架上的那袋“八五面”上,此刻,母亲作何感想虽不得而知,但母亲心中无疑充满着自豪感、幸福感。我把第一桶金的用项有零有整的向母亲作完汇报。从仅有的24﹒5元中,拿出10元给母亲,母亲说什么也不要。我说:“我还有14﹒5元哩。这钱留在家里供弟妹交学费买衣服用……”
我的第一桶金连同以后的月薪30﹒5元和父亲的工资总计81﹒5元,支撑着我们这个家有近二十年的光景……
陈松峰
老陈三侃陈松峰:我心中的魏秀华老师
老陈三侃陈松峰:姑父拉柴小记
老陈三侃陈松峰:俩书记和他们的两记耳光
老陈三侃陈松峰:盘点
老陈三侃陈松峰:桑树坟园(下)
老陈三侃陈松峰:桑树坟园(上)
老陈三侃陈松峰:烟草与女人
老陈三侃陈松峰:我的第一本书
老陈三侃陈松峰:母亲恩人郑绍周
老陈三侃陈松峰:姚雪垠诞辰花絮
老陈三侃陈松峰:一位日本籍女社员
老陈三侃:陈松峰:李炳庚的28天
老陈三侃:陈松峰:有关姑父的两件事
老陈三侃:陈松峰:钟南山与张仲景的三同三不同
老陈三侃:陈松峰:三岁孙女和她的形象思维
李肇星的河南情怀
老陈三侃:陈松峰:父亲鲐背之年的家国情怀
老陈三侃13:洋河与北京故宫学院单院长
老陈三侃
老陈三侃之侃人:李佩甫获“茅盾文学奖”时说:“他多抽了两根烟”,那么——他多抽了两根啥烟?
老陈三侃:五赴新疆
老陈三侃之:农历八月二十六日
老陈三侃之:孙女周岁啦
老陈三侃之侃文:有一本书叫《烟草密码》
老陈三侃之侃文:品《羊的门》叩佩甫门——访著名作家李佩甫
老陈三侃之侃人:李佩甫获“茅盾文学奖”时说:“他多抽了两根烟”,那么——他多抽了两根啥烟?
老陈三侃之侃烟:橄榄绿与黄金叶的爱恋之情
老陈三侃之启言
老陈三侃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