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器材党的错觉,还是技术流的局限摄影深坑
每个刚入摄影坑的小伙伴,都难免会在“器材”和“技术”之间徘徊打转。
当看到摄影老法师们,对构图、设置光圈和快门等技术细节,张口闭口专业术语,对各种拍照场景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往往会心生羡慕。
而当看到器材党们各种型号的相机、镜头、配件,遛个街、拍个鸟也要带着“长枪短炮”,对这种时时刻刻高配置的摄影贵族,又免不得赞上一句专业。
欣赏过别人拍出的好照片,再回头看看自己经过调色+修图依旧惨不忍睹的照片,往往会归结于自己手中的器材不行,又或是技术不过关。
殊不知,过度的追求设备和技术,其实已经落入了摄影路上最常见的大坑。
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拍出一张(组)好照片,和使用了多么昂贵的拍摄设备、运用了多么高超的拍摄技术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如果在提升作品质量时,一味依赖器材,反而会本末倒置,阻碍刚刚入门的摄影萌新的成长,千万别为了体现器材的优势,反而拍出照片的美感降级了。
而所谓的拍摄技术,在绝大多数拍摄场景中也没有那么重要,连很多专业的摄影师,都会直接使用相机的自动档拍照,不懂那些看似高级的摄影技巧,并不会影响我们拍出好照片。
相比之下,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从“器材党”和“技术党”的对立概念中跳脱出来,学习摄影的最终目的始终只有一个——
拍出“人类高质量照片”。
在这个前提下,器材跟技术是相辅相成的,过度地依赖技术或是摄影设备的配置,似乎都不是明智的选择,技术和器材的完美结合,才是正道。
相比笨重的单反,用手机拍摄,无疑更能将两者之间结合。
一方面,手机越来越强悍的性能,能让我们拍出不逊于专业相机的大片。
另一方面,手机又远比专业设备更方便,同时更容易做到所见即所得——
依靠强大的AI算法,拍摄+查看+后期一条龙操作,让我们直观获取想要的照片,尽量就拍摄到我们可以接受的结果,达到我们更能直观呈现的摄目的。
下面咱们就以最近在摄影圈引起广泛讨论的OPPOFindX3Pro摄影师版为例,看看手机在摄像方面的优越性。
今年上半年,OPPO推出了FindX3影像旗舰系列,在影像能力方面确实给了我们相当大的惊喜,尤其是另辟色彩赛道的全链路10亿色。
绿厂全球首发的全链路10亿色的色彩管理系统,可以做到从拍摄、编辑、储存、显示整个链路,对色彩数据进行优化处理,相比于其他手机,实现了更佳的色彩记录和呈现的突破。
而在硬件方面,FindX3系列的“10亿色双主摄”最惹我瞩目。
这个系列的超广角镜头表现力非常出众,采用了IMX传感器,并加入了自由曲面镜片,能够有效控制广角镜头边缘画面畸变严重的问题,相比其他旗舰机型的系统矫正,它能做到不用裁切,也能拥有高达.3°超大取景视野,同样的场景下能容下更多的画面。
之前,曾有《风味人间》团队下场亲测,用这系列手机能做到轻松拍摄4K+HDR视频,达到专业摄影设备的水准。
从最终效果呈现上来看,画面色彩的过渡方面也干净利落,拍摄场景都能极致还原事物色彩。而且,超广角镜头下画面信息更加丰富,完全达到了电影级别的视觉观感,真正做到了“所见即所得”。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两种功能,让我们体验到了FindX3Pro作为摄影器材的出彩之处,那么“姜文电影滤镜”和“调色大师”功能,则让我们省去了设置调节的繁琐,让摄影技术更容易操作。
拍摄人物照、生活照时,无需调节和后期,一键选用“姜文电影一号滤镜”,画面将呈现是偏暖色调,充满了温暖、怀旧的色彩。
而拍艺术照、风景照时,则可以选用姜文电影二号(黑白滤镜)。饱满的色彩感,细腻的成像,在彩色的世界中开拓一片独特的黑白视野。无疑能让本来平淡的画面,更有味道。
至于后期制作上的调色大师功能,更是能跳脱出滤镜限制,一键复刻“大师同款”的色调和风格……
这些实用功能,无疑让拍摄技巧和拍摄后期,都变得更简单,更易操作。
而即将推出的OPPOFindX3Pro摄影师版,直接打出“摄影”旗号,相信还会有更专业强大的实用功能,单是看与FindX3Pro摄影师版可能有结合的新系统——ColorOS12,就已相当值得期待了。在绿厂原本就高居安卓手机系统流畅度第一的ColorOS11基础上,此次添加“氢元素”的系统,在操作上会更加顺滑,相信也能增强实际拍摄过程中的流畅体验。而具体的惊喜,怕是只能等9月16日的发布会才能揭晓了。
可以肯定的是,OPPOFindX3Pro摄影师版在日常拍照方面,或将为每一个爱拍照的人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而从外观上来看,这款FindX3Pro摄影师版,在保留“不可能的曲面”和环形山镜头模组设计的同时,还致敬了复古相机的银色和黑色,将金属磨砂机身和细腻蒙皮材质拼接到一起,堪称是一件复古的艺术品。
虽然有了摄影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手机,入门相对容易,但是想要拍出精品,依然需要下苦功夫研究。没错,即使我们有了一台像FindX3摄影师版一样的手机,不懂得把握时机,没有审美能力,不知道拍什么,依然不能拍出好照片。
其实摄影技术和仪器设备相比,审美对摄影作品的影响,无疑更重要。
同等条件,一样的场景,如果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拍出的照片依然没有那些“大师经典作品”有感染力。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摄影审美的培养。
一方面要多旅游多观察,注意感受世界美好的一面,增长人生阅历,眼界开阔了,作品自然就会有更大的格局;另一方面要多欣赏好的作品,注意这些摄影作品的构图、光影的使用、色彩的搭配组合,人物动作和姿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力。
而当遇到能让自己有共鸣的美景时,一定不要吝惜表达,大胆把握稍纵即逝的时机,或许这时候能留下的,就是可以让更多人产生的共鸣作品。
虽然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很重要,但如果你想走的长远,就不要简单地拼技术、拼设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