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虬江路,上海音像城正一折清仓花小钱见

北京哪间酒渣鼻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虬江路、音像城这几个字

讲给上海人听

那都会开启一长串回忆

……

有人说,上海男人在这里淘旧货,买回去修修补补,这里是心灵手巧的试金石。也有人说,“做人家”的上海人在这里淘到价廉物美的音像制品,许多人家里的第一台影碟机都是这里买的

拆迁传闻传了两年

虬江路上的上海音像城

这次是真的要拆了

按照民间的说法,经过历史演变,所谓的虬江路市场可以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一栋集中式商业,名叫上海虬江电子数码商厦,位于虬江路中州路路口。

第二块是虬江路、虬江支路和中州路围合区域,许多上海人在这里利用自家房屋开展经营活动,在年至年的“五违四必”整治中,相关职能部门取缔了这些破墙而开的店。

第三块,就是正在搬离的上海音像城,它位于上海轨道交通三、四号线宝山路站高架段的正下方。轨道车在人们头上开过,发出轰隆隆的震动声,是这里别样的背景音乐。

已经搬空一半的上海音像城

正上演着属于它的最后时光

跟着解放君

去看一看极具烟火气的市场吧

“去虬江路淘点好么子”

这里是老年人的淘宝地

其实,说起这个市区最大的音像市场,上海人都直接唤作“虬江路”。玩音响、听古典乐、唱卡拉OK的八九十年代,“去虬江路淘点好么子”是海上潮人必做的功课。

时代变迁中,为新家淘旧音响的人少了,虬江路随之一直在转型。今天的虬江路很难说是一个音像城,电脑,打印机,手机平板,古董玉石,服饰眼镜,还有各种噱头比实用功能更强的小商品……

在这个以2.1万平方米的市场为核心,又向周边街区延伸的江湖里,消费群体以本地老年人为多,他们中的许多人依然习惯使用现金消费。

市场中商品光怪陆离的造型,低廉的价格,还有和商家来回争论不断杀价的快感,一切的品类与购物方式都精准地指向他们的消费习惯与消费需求,这里是他们的“淘宝”。

“价格别问,问了都是底价”

低至一折的泣血清仓

已搬走的空铺显得落寞,但在市场的另一半片区,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潮。

商家更打出了低至一折的清仓标语

还有那些在市场里

和朋友混迹了一辈子的老淘友

依然三五成群

气定神闲坐在一起

嘴里聊的是贯穿

大半生的虬江路淘宝史

仔细辨认中

却也能感受到一丝难掩的落寞

自带蓝牙、wifi、SD卡,HDMI输入、喇叭功放的国产“多媒体高清显示器”堪称黑科技。几百块钱售价商家表示要泣血清仓,吸引了一众爷叔阿姨的围观。

立体声、重低音,能放广播能念佛经,谁买谁就是广场舞场子里最靓的阿姨。

古玩店里买全新一季的洋基队棒球帽,玉石店里全都是带皮的籽料。不怕你想不到,就没有商家不卖的。价格别问,问了都是底价,出来混,主要还是交个朋友。

“摆摊散户”是市场里的最初级商业单位。灵活机动是他们的特性,哪里有人潮哪里就有他们。东西不多一个包就能揣着走,但各个是销售界的奇才,今天能拿出来给你看的,全都是带不走就要吃大亏的宝贝。

服装店里买台全新正版手机,军服店里配齐登山装备下一秒就能去旅行。在虬江路,跨界从来不是问题,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看不清也没关系,帽子店里配副全新的眼镜。

爷叔说:

“这个价格你卖我不亏,

我萨克斯群里多号人

都可以发动来你这里消费。”

东西买到拎不动没有关系,名牌同款箱包一折价格带走,还不够装回头再来拿一只。

从室内逛到户外,虬江路是淘宝也是闲鱼。身上挂件商家看中直接拿去,电饭锅卖相不错买回家正好晚上炖鸡。

老年代步车到进口身体乳

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

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在等着你

尼康佳能徕卡索尼,一间小小的铺子卖一切中高低端相机。安徽杨老板卖摄影器材超过二十年,问起为什么不去星光开店(上海最大的摄影器材市场),老板气定神闲,语气里深藏功与名:“我的东西全是二手正品,你去星光问问没人价格比我更低。”

安徽老板深知自己不会说上海话在虬江路是个绝对的短板,雇了一名上海老爷叔在门口坐镇充当“销售总监”。

一个下午噶讪胡

笑眯眯的上海爷叔轻轻松松

让你皮夹子瘪下去,相机包鼓起来

混虬江路玩音响的没人不认识修理师傅赵康旭。这个72年出生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四川汉子89年就开始鼓捣电视机。年,他代表广东厂商来上海专修文曲星,不料一呆二十年,最后在虬江路开了个小铺专治各种电子音像设备的疑难杂症。

虬江路卖的“多媒体设备”功能齐全价格低,唯一的罩门就是容易坏。不过没关系,30-50元的价格能让爷叔阿姨们的宝贝起死回生,去找市场里的赵师傅就行。

赵师傅说,一天修个三四十台不是问题,音像城关了以后他就在这儿附近再找个店铺,老客人们没他可不行。

花小钱买个快乐

给老客留下念想的“编外市场”

音像城外,延伸出的是以老社区房屋为基础的一大片虬江路“编外市场”。这些沿街商铺因市场而兴,许多也有了数十年的历史。市场搬离后,这里的商铺会继续保留虬江路的商业文化,为淘宝者们留下一点念想。

几十年光景,潮人们变老,时髦家电也变成了怀旧家电,不变的是店门口的相聚和欢声笑语。

沿街商铺中,最气派的是这家充满了旧时代国营商店气息的“沪光灯具总厂经营部”。20世纪70年代,沪光灯具厂以生产高质量的新闻摄影灯而独步上海滩,如今厂子老早倒闭,剩下这座灯具店,为老员工谋个生计。店里主要经营家用灯具及周边零件,品类十分齐全。

王长顺是虬江路上有名的“个体户”。早年他经营过各种零配件的生意,直到有天灵光一现,专卖起了轮子,店门口的轮子墙现在算是虬江路上一道风景线。老王见过,进过的轮子多,慢慢还练就了维修轮子的好功夫。除了周围的街坊邻居常请他帮忙上门修东西,还有不少客人从很远的地方专程赶来老王求助。

老王说,隔壁市场搬离了,自己家这个老铺动迁也说了很多年,如果未来有一天真动迁了,他就可以和老婆把生意关掉,安心养老了。

虬江路象征的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买卖交易过程,而是一种属于中老年人独特的生活消遣方式。他们在虬江路见朋友,见世面,花小钱买到快乐,不花钱没关系,逛一下午也可以带着充实的心情回家。

虬江路的故事没有画上句点

顺利接盘,音像城在这里重生

在虬江路的目力所及之处,到处可以看见“虬江路音像城搬家”的广告语。早在两年前,刚传出市场要关停消息的时候,上海市轻纺市场的工作人员就悄悄开始筹谋为虬江路市场搬家。他们深入市场,一间一间店铺地走访,最终确定了将虬江路里优质的商家迁往轻纺市场的计划。

蒋成安是几十年前上海市轻纺市场的创办者,也是虬江路市场搬家计划的主要推动者。老蒋说,轻纺市场看中虬江路市场的人气,更重要的是很喜欢虬江路多年积累,来之不易的人情味。

为了服务愿意搬家的商铺,轻纺市场的工作人员们很拼。早在一个多月前,他们就在虬江路市场设立办公室,他们没有为这个地方起名为招商处,而是“服务点”。首先他们为商家提供了一系列的租金减免措施,目前虬江路市场一个商铺的普遍租赁成本大概在-元左右,到了轻纺市场后,租金的中位数在-左右,加上租赁时长满减的各种补贴,可以让商户的租赁成本轻松降到原来的一半。

同时,轻纺市场为虬江路市场的商户提供了免费搬场的服务,甚至商家的子女就近入学、就近租房,都被纳入了服务的种类中。目前,虬江路个左右的商家中,与轻纺市场完成签约的超过户,上海市轻纺市场已专辟区域,为虬江路市场商家集中落户。

服务点的墙上展示着轻纺市场专辟出的“虬江路音像城商区”,这是虬江路市场新的开始。

蒋成安表示,两个市场的消费客群有着高度的重叠性。目前的这两百多个商铺,既是为了保留一份上海传统的商业文化,也是寄望于这星星之火在未来可以不断壮大,成为轻纺市场业务转型,寻求业务增量的助推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内容综合自周到上海

作者:董天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