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说摄影作品的主题和魂

喜欢摄影,没事出门挂个相机,看到好的就习惯性按下快门,当摄影成为一种习惯,才会真正体会这项兴趣的乐趣。个人觉得摄影和拍照最大的区别就是主题,比如说出门旅游看到一个好的风景,所有人都会举起相机或者拿起手机开始拍摄。单纯把风景收纳到器材内就是拍照,但如果在拿起器材的瞬间,脑海中闪现的一定是主题这个关键词。一幅好照片一定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个事物。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的出来。与此同时,一副好的照片一定要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排除压缩一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下面放三幅我个人非常欣赏的大师作品。作品名:《时代广场的胜利之日》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时代广场的胜利之日》——二战胜利的消息传来,纽约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抱过身边的陌生护士——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反应了人们反战情绪和欢庆的特别心情作品名:《温斯顿.丘吉尔》摄影师:素福-卡什《温斯顿.丘吉尔》——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优素福-卡什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什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什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什的一剎那,卡什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作品名:《北京》摄影师:布列松年,布列松曾再次来华摄影采访。在一个科技展览会里,一群观众,好奇而又精神专注地观看着电视图象,布列松不动声色地拍下了当时的真情实景。照片中人们的精神状态与前一幅的愁苦面容截然不同,有鲜明的反差。他说:“我感到最大的愉快,就是别人看了我的作品而感到真实。”这三张照片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今天写这篇文章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三幅照片。无一例外三张照片都能突出主题,且一眼就能感受到来自照片的张力。但仅仅如此是不能称之为摄影作品,主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摄影作品背后的内涵,也就是这张照片的魂。拿《时代广场的胜利之日》这幅作品来说,日至今日,任何有点底蕴的观赏者看到这张照片依旧会有来自心灵深处的共鸣和感动,当胜利的消息传来之时作为战胜国的美国人民的喜悦和激动通过这张照片展露无遗。甚至不需要看到主人公的面容,这就是一张照片的能量层级,也是一张照片的魂。《北京》非常真实的反映了当时那个年代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以及那个年代政治风格带给人们身上深深的历史烙印。同样的表情和神韵在如今的一些朝鲜人文纪实摄影作品里面依旧可以看到,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很难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抓拍到市民如此好奇新事物的神情。当然,这样的照片不是仅仅有技巧和认知就可以拍到的,关键还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出现合适的人物,而你手上恰好有合适的器材。所以这就是一些摄影爱好者时刻备着相机在身上的原因,而幸运的是,随着微单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机摄影器材的不断革新,以及中国内地对于摄影的认知层级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镜头会被抓拍,好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当理解到这一层级的时刻,摄影的兴趣已经开始升华,主题——精神——系列。对,我说的是系列。当你每拍一张照片的同时,你在想这是属于哪类摄影题材?风光?人像?运动?人文?脑海中进行归类,并且知道自己之前所积累的点在哪?是否可以进一步升华,拍成一个系列,通过一组照片完整的表现一个主题,并且多年后,这样的照片是有时代印记的,是能够引起观赏者共鸣和思考的,那么可谓又进一步。关于这方面的一些个人思考,我们文章再详谈。“徐轩”,是百分百原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8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