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手机真的能超越单反吗

中科公益抗白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68801_0.shtml

古语有云: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

好吧,确实没那么古,但这句话也确实有些年头了。

至少现在说到玩摄影,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还是贵吧。

主流的专业相机不要5位数,也至少大几千吧。

更可怕的是,镜头这个无底深坑。

这么说吧,就像机哥的柜子永远少一台手机。

摄影爱好者的包里也永远少一个镜头。

镜头有多重要,大家应该都明白吧。

就拿咱们熟悉的手机相机来说,同一块传感器,在不同手机上的画质也不一样。

除了软件层面的算法差异,镜头素质也非常重要。

画质好的相机镜头,售价上万元是很正常的。

然而,机哥刷到了这么一个神奇的玩意儿。

35块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相机镜头的价格彻底被打下来了,这就是年轻人的第一个镜头吗?

憋不住了,让机哥先笑一会。

好了,收!是这么回事。

有个不知名的国产小团队,品牌咱就不提了。

他们专做一些极其简单粗暴的DIY镜头。

也不知道怎么的,就火了。

由于画质过于「惊艳」,达到了光绪年间顶级水平。

人送称号「大清光学」,AKA光学奇迹。

最开始可能只是某个用户的吐槽和反讽。

没想到,官方不仅接受了这个设定,甚至自己玩起了梗。

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这场消费降级中来。

一边吐槽,一边真香。

毕竟,一个镜头比相机的原厂镜头盖还便宜,再怎么说也不亏吧。

闲话少说,来看看大清光学都有什么产品吧。

首先就是刚刚亮过相的50mm定焦。

尊贵树脂镜片,奢华黄铜螺丝,全塑料高级镜身,糊不拉叽梦幻大光圈。

价格最低仅需35元!

当然,需要自己动手组装一下,即拆即用的版本要加钱。

采用一组一片式的光学设计……

现在连手机的镜头都有6或7片镜片,一组一片是什么牛马?

为了防止大家对它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商品详情的介绍是这样的。

这介绍,也过于诚实了吧。

再来看看样片的画质。

以下样片都来自买家评价,机哥后面就不再赘述了。

这效果,像是加了一层迷雾魔幻滤镜一样,梦回80年代磁带录像机画质。

下面这张毛绒玩具,硬是拍出了阴森恐怖的感觉。

这张返祖级的摩托帅照,画质连年手机都打不过吧。

但这,已经是画质大幅升级过的新款了。

买家的评价就更有意思了。

这个说像用小灵通在拍照。

另一个却说,割肉拿下了大清光学套装,直呼yyds。

机哥感觉有点摄影界的「原道」内意思了。

还有人提问,为啥装上这镜头之后,按快门没有反应。

那必然是相机识别不了高端的「大清光学」了。

到选项里,打开无镜头释放快门就行了。

再来看看另一款重磅产品——水管mm定焦。

你没有看错,这款镜头采用独家定制PVC水管材质。

镜头侧面印有唯一专属编号,彰显用户尊贵身份。

全手动推拉式对焦,兼具快速与精准,全看手活。

这个mm的焦距是什么概念呢?

机哥还是用咱们熟悉的手机来举例吧。

手机上的10倍长焦镜头,一般是相对于超广角的焦距计算的。

比如等效焦距12mm的超广角,对应10倍超长焦的就是mm。

mm焦距的话,这么算大概是41倍左右。

这样大家就比较好理解了吧。

众所周知,手机的超长焦成本很高,相机的超长焦也一样。

但是,这款采用了清朝科技的镜头。

其单价达到了可怕的0.元每毫米,mm也就是88元。

如果想要升级成一组两片的顶配版,还得加钱。

看看买家秀,拍月亮、打鸟、打拍飞机,样样都行。

画质居然不辣眼,机哥又有种错乱感了。

像是用远古科技登上了月球一样,令我大受震撼。

更离谱的是这款。

运用了来自春秋时期,由墨子最早记录的小孔成像原理。

甚至不能说是镜头,因为它从一组一片式进化成了零组零片。

因此带来了卓越的无畸变超广角画面。

害,连镜片都没有哪来的畸变。

然而,小孔成像的原理拍啥都是糊的。

实际上在镜头盖上戳一个洞,也是一样的效果。

就这,竟然也能有市场。

产品已经足够骚了吧,可是人家官方宣传更骚。

不仅有演技在线的老番新拍「华强买镜头」。

甚至还拿着自家的「大清光学」镜头到故宫拍了一圈。

故地重游科普了一波大清光学发展史。

果然,官方玩梗最为致命。

随着「大清光学」不断精进技术,镜头的画质也逐步提高。

价格嘛,也有一些上涨。

慢慢地,大家对「大清光学」这个梗的认知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原来很多买家是冲着好玩,和令人沉迷的拍摄体验才买的。

后来有人发现,这么便宜的镜头改造一下,画质还有些亮眼的地方。

就给「大清光学」贴上了性价比的标签。

这下好了,摄影圈子里的老炮儿坐不住了。

知乎上有人提问,如何评价XX科技生产的相机镜头与其他配件?

下面骂声不少,大佬们从画质、成本之类的角度批判它是智商税。

还列举了一堆便宜好用,更适合入门的经典老镜头。

机哥说句公道话,被网友吹爆的「大清光学」,产品力确实不太行。

毕竟只是非专业人士制作的非专业镜头。

摄影初学者就别把它当作便宜的入门器材了。

打个比方,就像一台电子墨水屏手机。

价格确实不贵,也很好玩,但很少人会把它当主力机去用吧。

说白了,这些特殊的摄影美学终究是一种小众需求。

但它绝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比如,大家打开照片编辑软件,或许会看到一种漏光滤镜。

这本来是设备太差拍出来的报废胶片,但现在却成了一种风格。

摄影圈子里DIY的玩家也不少,mm的纸皮大炮镜头也可能搞得出来。

「大清光学」这类产品,不过是击中了一些心痒但手残的用户罢了。

反正机哥是哪一边都不站,买卖自由,咱也无权评判。

正如很多「大清光学」支持者所说,买文案送镜头,就是图一乐。

毕竟,我们不缺性价比产品,缺的是几十块就能买来的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5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