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佬测评SeestarS50打开天文
二十年前,我拥有了一台带EQ2赤道仪的普消望远镜,那时候不论观测什么目标,都需要靠手推,没有跟踪系统,只能不停地转动赤经赤纬微调螺杆。
十三年前,升级了信达EQ3-Pro赤道仪,终于有了电动跟踪及goto系统,但由于精度不足以及严重的内部空程,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手动寻找目标及手柄微调。
一年多前,AM5问世,颠覆了天文摄影跟踪系统的传统,实现了轻便打野的夙愿。搭配导星系统,我不用再顾虑能不能找到目标、能否跟踪精准,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积累信噪比这件事上。
随着天文摄影自动化日趋完善,广大爱好者陆陆续续提出了更加“过分”的要求,有没有一种望远镜能自动对焦、自动找星以及自动拍摄上传朋友圈的呢?
三年前的长三角星空大会上,我见到了一款让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它可以自动找星并且完成拍摄,使用者只要在App上点击几下就能完成大部分观测。当时很多星友前来围观,当得知售价折合三万多人民币后,纷纷劝退了。其实大家的心里都很清楚,希望国人有朝一日能生产出同类产品。
今年年初的时候,听说ZWO振旺公司正在研发一款了不起的产品,大家都很好奇,这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呢?
年中品牌日的直播间里,当我们看到桌面上摆放了一个黑不溜秋的新玩意儿时,答案终于揭晓了——SeestarS50横空出世。这不就是三年前,大家翘首以盼的中国人自己生产的自动拍星望远镜么!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测试用户,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收到了快递,来和大家一睹S50的尊容。
从外观上看,包装精美,用料扎实,防震箱的设计也很讨喜,打开后S50本体与碳纤维脚架映入眼帘,重点是售价元交个朋友,诚意满满。不得不说,振旺这一波新品的推出,大有占领入门市场的势头,就看产品本身的质量如何了。
50mm口径mm焦距的APO望远镜,内置IMX这块1/3英寸底的感光元件、内置双窄带滤镜以及附送了太阳滤镜,这样的一套配置,理论上可以实现大部分的拍摄。
先来看看它的操作界面,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下载Seestar这个App,这一点挺振旺的,在软件开发上,他们一直独占鳌头。
一键开机,激活,点击项目(观星、太阳、月亮、观景)直接可以进入拍摄界面。
值得一提的是,S50之所以方便,得益于其强大的解析功能。随意平放S50,确保水平后,搜索任意深空天体,一键goto,机内自动解析修正,重新goto,就能准确的让目标出现在画框中。
在经历了特大暴雨、器材被淹等一些列糟心事之后,时隔4个月,福建终于迎来了好天气,开光定律居然对S50无效,幸哉!第一个目标就是太阳光球层。
选择太阳模式后,拖动App中的方向圆盘将镜头转至太阳,记得要先安装太阳滤镜!
由于S50太阳模式已经更新一键goto功能,不过也可以分享一下我个人找太阳的小窍门:移动镜头的时候,观察地面上的影子,当S50左右两部分之间刚好出现无影缝隙的时候,方位角准确了,继续抬镜头,直到缝隙的位置出现一个淡淡的亮斑,这时候太阳就刚好出现在屏幕中了,微调太阳位置直到居中,点击右上方的瞄准图标,系统会提示“太阳是否在画面中心”,点击确定,S50就开始跟踪太阳,点击AF,系统可以较为准确的对焦。
受视宁度的影响,如果你想要拍摄单张太阳照片,有一个取巧的办法,由于屏幕中的太阳是实时的状态,可以用两个手指放大太阳,等到相对稳定的时候点击拍摄(视频)。就比如上图,我拍摄的这张单张太阳,就是用这个方法拿捏住视宁最稳定的时刻。
拍摄月亮的方法与太阳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无法用阴影法。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观星模式下观测月亮是可行的,只不过由于观星模式的预览曝光时长大约是1-2秒,月亮出现在画面中的时候必然过曝。因此,请选择月亮模式进行观测,才能得到正确的曝光。
继续经历了一段阴雨天之后,迎来了短暂的一夜晴空。我带上S50和小伙伴驱车两个小时前往2级区打野,此番S50将执行第三次拍摄任务——深空摄影。
架设好S50之后,打开App,点击观星模式,在星图中搜索M31仙女座大星系,机器准确的瞄准了目标,点击AF一次性对焦成功(城区8级光害环境下容易对焦失败),点击直接开始拍摄。观星模式下单张曝光10秒,可以持续累积曝光。
上方中图是30秒的曝光,右图是20分钟累积曝光,可以明显的看出20分钟的M31的细节要比30秒丰富了许多。
后半夜猎户座升起之后,迫不及待的观测了M42猎户座大星云,同样也是将近20分钟的累积曝光,效果可以接受。
最后回到开始的一个重要话题——价格。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S50发布的时候,全球范围已经有一些同类产品了,那么,元的S50究竟有没有实力与其他品牌抗衡呢?下面的对比图多少能肯定这一点。
总结与建议:
一、SeestarS50便携的体积重量、简单的操作方式,低廉的入门价格,对天文摄影小白比较友好,从来没有接触过天文摄影的人群使用S50尝鲜,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二、受限于经纬仪跟踪模式,超长时间曝光会出现场旋,以上面30秒和20分钟曝光的两张M31星系照片为例,其实两张照片开拍时间间隔了大约半小时以上,可以看出明显的场旋;
三、1/3英寸靶面、单张10秒的曝光限制,决定了累积20分钟以上就不会再有明显的细节提升了,所以对于严谨的、追求信噪比的天文摄影师来说,S50必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四、希望研发团队针对观星模式下观测月亮时,能够智能转换预览曝光甚至是转换模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