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应对全球产业链断裂风险,中国可出

来源:海外网工人对某机车变流器上的逆变模块进行布线组装。新华社发涂佳微摄4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网举行题为“疫情下的国际格局”的线上金台沙龙。沙龙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指出,疫情对处在全球生产体系核心地位的国家和地区影响巨大,造成部分国家生产停滞继而引发全球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对中国企业进口零配件等中间产品造成阻碍,从而对中国下游产业的发展构成挑战,特定行业面临着产业链加速外移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要在技术攻关、延长生产链等方面下功夫,寻找关键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在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同时,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以下为王孝松发言摘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三月上旬之前,疫情主要在中国;二是三月上旬以来,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并呈扩散蔓延态势。然而,疫情无论处于哪一阶段,都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了强烈冲击。经过数十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早已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也是亚洲生产链的核心枢纽。受疫情影响,中国的产能缺口影响着全球生产体系的正常运转。比如,中国是全球电子电气设备和纺织服装等行业的最重要生产国,特别是在中间品方面,中国在这两个行业的中间品出口占世界中间品出口比重都超过了20%。而在机械设备、化工橡胶、皮革制品和家具制造等行业,中国是周边发展中国家生产链中最为重要的上游供应商。随着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中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民众消费趋势日渐回升。然而,疫情在全球持续扩散蔓延,全球各国逐步升级防控措施,生产活动受到影响,甚至陷入停滞状态,人流物流的限制更使得全球生产分工格局受到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面临着断裂的巨大风险。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必然面临着严峻挑战。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可整理得到近年来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的产品分布。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发动机、机械设备、航空航天设备、医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从德国进口的最主要产品是机动车辆及其零部件,同时也进口相当数量的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从法国进口的发动机类产品占比较高,特别是涡轮机、燃气轮机等传统发动机;从日本主要进口机械车辆零部件,光学、摄影等器械,以及各类发动机;从韩国则进口了大量的半导体及相关产品、机械和化工产品……从全球疫情形势来看,中国主要贸易对象国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疫情,国内生产均遭遇停滞。当中国加快复工复产,贸易伙伴的中间品供给却无法保障,将会较长时期地延迟中国相关产业恢复生产,尤其会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机械设备行业、航空航天产业的中间产品供给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生产建设,特别是对外贸相关产业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