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剖析全画幅与截幅相机的差别,让你不再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不少人在购买相机时大多会在全画幅与截幅(APS-C)之间纠结,手中有截幅相机的摄影人也会在要不要将其升级为全画幅这个问题上产生纠结。本文试图全面剖析全画幅与截幅相机的差别,让你不再纠结。首先全画幅与截幅最显著的差别是传感器的尺寸不同,全画幅的传感器尺寸是24×36mm,对角线长43.4mm,面积平方毫米;截幅(APS-C)的传感器尺寸是15.6×23.5(佳能14.9×22.3),对焦线长28.3mm(佳能27.3mm),面积平方毫米(佳能)。前者的对角线长约为后者的1.5倍(佳能约1.6倍)。同一代技术和工艺,理论上传感器的尺寸大小与成像画质没有直接关系。就是说如果一台全画幅相机和一台截幅相机,可以做到性能完全一致,假设镜头的光学性能也一样,那么两台相机的成像画质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如果这个说法不好理解的话,那么用一个例证就好理解了。全画幅相机也可以设置为截幅模式,如果拍摄条件完全相同,你用全画幅模式和截幅模式各拍一张照片,你认为画质会有差别吗?显然不会有。但是两张照片拍摄的范围却不同,前者拍摄的范围更广,就是说前者拍摄的照片会比后者拍摄的照片四周多出一圈影像,这个在后面还会比较详细地说明。但是为何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呢?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两者像素和像素密度有差别。例如同是万像素,前者的像素密度(像素与传感器面积的比值)是:÷≈2.31,后者是÷≈5.43(佳能6.08)。很显然前者的像素密度小得多。像素密度对画质有什么影响?一方面像素密度较高,构成图像的像素点就较多,图像看过去就会更细腻;另一方面作为电子元件的传感器,像素密度越高,单个像素点的面积就更小,单个像素点高感能力就会降低,色彩和亮度表现力也就降低。并且像素点之间的相互干扰趋向严重,画面的噪点就会增加,尤其是在提升感光度拍摄的时候。所以像素密度与画质实际上是一对矛盾体。基于上面的原因,全画幅传感器因为面积较大,同一像素密度下就可以承载更多的像素,像素高就代表着照片的尺寸大。例如万像素在截幅机上的像素密度是2.31,相同像素密度的全画幅传感器就可以承载万像素。就是说照片尺寸会大得多。但是不少时候全画幅相机并没有这么的高像素,尤其是主要针对野生动物和体育类高速题材拍摄的相机,往往会用较低的像素。例如佳能1DX系列,尼康D5、D6等都是万像素多一点,这种相机成像画质比较纯净,尤其是高感光度画质相对较好。这么说来,全画幅传感器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拥有较高的像素的同时还保持较低的像素密度,从而有着较好的高感性能。即使达到与截幅传感器的像素密度相等,没有了高感性能上的优势,但是至少像素高了很多,适用需要大尺寸输出的商业等用途的拍摄。相机配套镜头的焦距是以全画幅传感器为基准的。当传感器的面积减小的时候,全画幅镜头在截幅传感器上成像的时候就有部分会落在传感器之外,就是说截幅相机相对于全画幅相机拍摄的照片四周会少一圈。或者说它们拍摄的视角范围不同,全画幅拍摄的范围更广。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3%
上一篇文章: 摄影爱好者必读五种常见拍照技巧解析中关 下一篇文章: DCFever最佳摄影器材大奖2018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374.html